翟方進雖有丞相之才,而無丞相之量。凡與他不和或得罪過他的人,都會伺機報復,彈劾罷免給事中陳咸、衛(wèi)尉逢信即為一例。上奏條陳于淳于長厚交的京兆尹孫寶、右扶風肖育及刺史等官吏二十余人,皆被免去官職。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接連發(fā)生山崩、水災、日蝕等天象,世人迷信,認為不祥,朝野惶恐。
因丞相翟方進交惡過多,一些人乘機上書,說天象多變,天意震怒,須大臣替身才能消災,并責他為相九年,不能順天應人,致使陰陽失調(diào)。
成帝劉驁賜冊斥責翟方進,認為翟方進為相多年,災害并至,民受饑餓。盜賊眾多,吏民相殘。群下兇兇,懷奸朋黨。政令變更無常,逼迫翟方進自裁。
翟方進只得自殺以謝天下。
成帝劉驁以“丞相暴亡”宣示中外,多次親往吊祭,禮節(jié)及所賜之物都超過先前舊例,進謚“恭侯”。
翟方進死后,大司馬王莽感慨萬千,他素與甄邯、孔光交好,遂推舉大將軍孔光做丞相,封博山侯。
梁王劉立、楚王劉衍入朝,成帝劉驁召見數(shù)次。午后無事,便到趙合德的少嬪館,夜間歡娛。到了天色大明,趙合德先起,成帝劉驁也即起坐,準備接見辭行的楚思王劉衍和梁王劉立,誰知剛剛穿上褲襪,衣服還沒能披上身,就忽然身體僵直、口不能言,中風撲倒床,動彈不得,一聲不吭的一命嗚呼。趙合德不知何因,連呼不應,用手按已無氣息。
朝野震動,同里、太常丞譙玄等群臣聲討趙氏禍水。
太后皇后哭了一場。第二天王太后下詔,令大司馬王莽、丞相孔光會同掖廷令查明成帝劉驁起居,及暴病原因。
王莽一面派人從嚴細查趙合德,一面暗中通知趙飛燕姐妹相關(guān)事宜。
趙合德跟左右言說:“我未做虧心各事,只是正常伺寢,何罪之有?即使有錯,也罪在我一人,與她人無關(guān)!”隨之疾呼:“姐姐,你多保重,妹妹先走一步了!”趙合德服下王莽暗中命人送來的’曼陀羅’,貌似畏罪自盡。
大司馬王莽即命宮中心腹禁衛(wèi)草草收葬到都城城外遠郊之山地,讓甄豐通知祝昊隨后暗中行事。
成帝劉驁在位二十六年,壽終四十五歲,亦不算短命。
富平侯張放得知成帝劉驁去世,亦哭泣而死??爸^人生知己,亦是難得。
太子劉欣作為養(yǎng)子即位,是為漢哀帝。他感念趙飛燕當初擁立之功,下令此事以昭儀趙合德已死為止,不可再究,并依禮法尊趙飛燕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弟趙欽為侍中駙馬都尉、新成侯,兄子趙?為成陽侯,趙氏一門兩侯,地位顯赫。
然而幾個月后,司隸解光彈劾昭儀趙合德慫恿成帝殺害許美人、中宮史曹宮所生皇子,稱“趙昭儀傾亂圣朝,親滅繼嗣,家屬當伏天誅”,要求追究趙氏一族的罪過。
漢哀帝為息眾人視聽,于是下令免去趙飛燕弟新城侯趙欽、兄子趙訢,分別被貶為庶人,皆流放到遼西郡。
議郎耿育上書哀帝劉欣,為皇太后趙飛燕求情,認為解光“探追不及之事,訐揚幽昧之過”。對成帝劉驁的問題,應該采取“褒廣將順君父之美,匡救銷滅既往之過”。一句話,也就是要按照古今慣例,為尊者諱。對解光揭出的殺害皇子案持懷疑態(tài)度,痛斥其落井下石。
由于哀帝劉欣得繼皇位乃趙飛燕等大力促成,加上她與哀帝祖母傅太后關(guān)系尚為密切,自然不再予以追究。趙飛燕總算能安下心來,保住了皇太后的位子。
司隸校尉解光又彈劾王姓家族,言說“王根侄城都侯王況,幸得以外戚繼列侯侍中,不思報德,亦聘娶皇宮宮女為妻,皆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應按律懲治,為人臣戒?!碑斈昵锾?,漢哀帝抓住王根和王況叔侄的過錯,將他們逐出京城。
在哀帝劉欣看來,外戚傅氏、丁氏是此時唯一可以信賴、利用,堪與王氏家族相抗衡的力量。因而,逐步清除各級政府中的王氏族人:“出侍中王邑、射聲校尉王邯等。詔書比下,變動政事?!?p> 漢哀帝的祖母定陶王傅太后與丁皇后的家族開始越來越得勢。
王莽見勢不妙,只得以退為先,請辭卸職隱居于封地新都郡,遂閉門不出,韜光養(yǎng)晦,安分謹慎。期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嚴厲責罰了他,且逼王獲服食’曼陀羅’自殺,草草送葬南方,得到世人好評。
王莽隱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期間,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復出。
哀帝劉欣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沒有恢復其官職。
哀帝劉欣初即位,以身作則,提倡節(jié)儉,節(jié)省減少了許多費用,朝廷政事都由皇上自己負責處理,朝廷一時震動,盼望太平盛世的到來。
哀帝劉欣褒揚獎賞大臣,給孔光增加封邑一千戶。
這時,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后王政君還住在長樂宮,而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住在皇帝的住處,哀帝劉欣便下詔問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道:“定陶恭王太后應當住在何處?”
丞相孔光平時聽說傅太后為人處事剛烈殘暴,而且擅長于玩弄權(quán)術(shù)謀略,從皇上還在襁褓之中,就開始撫養(yǎng),直至教育他成人,在皇上登基的時候又出過力。丞相孔光擔心傅太后干預朝政事務(wù),不想讓她與皇上朝夕相近,就發(fā)表意見,認為定陶太后應該另外修建宮殿居住。
大司空何武則說:“可以住在北宮。”
哀帝劉欣聽從了何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