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有美璇璣正

第5話·上 獨(dú)孤孤獨(dú)

有美璇璣正 梨白如雪 3702 2021-04-12 18:49:50

  “武”字有多層謚法:“夸志多窮曰武”,即窮兵黷武也,此乃“武”之淺意——暴力;“克定禍亂曰武”,則止戈為武也,彼為“武”之深意——武德。兩種謚法褒貶不一,反映的是人們對“武”不同層次的理解。在涉世未深的天真孩童眼里,成人之間的干戈恐怕皆是暴力所為,然于久經(jīng)大國角逐的謀者而言,武之功德則備受推崇。

  常年周旋于中原與突厥武力博弈中的長孫晟即為后者。

  在敵我之間,長孫晟正如“武”之謚法一般,亦正亦邪。于國而言,長孫晟以奇謀分化突厥,深受天下豪杰贊譽(yù)??蓪Ω兑臄?,長孫晟則好比邪惡的魔鬼,詭計(jì)多端手段毒辣。他可以表面奉迎禮待自己的沙缽略可汗,暗中則引誘其弟內(nèi)附從而孤立沙缽略;他可以悉心教習(xí)突厥子弟騎射,背地里卻利用其信任騙得他們唯聽是從;他可以與突厥諸貴稱兄道弟,可兩軍交戰(zhàn)時(shí),他會毫不手軟地行毒于突厥飲泉之上,致其人畜多死從而大獲全勝。

  連月來,卷土重來的步迦可汗頻擾隋邊,氣焰頗是囂張,此次更是渡河突襲啟民部,擄六千口男女、二十余萬雜畜揚(yáng)長而去。

  滔滔黃河水奔騰向東,猶如滾滾狼煙席卷而去。幾個(gè)身披鎧甲的將士騎馬立于河邊望著敵軍遠(yuǎn)去的方向,商計(jì)著克敵之策。

  “兩軍混戰(zhàn)數(shù)月,軍士疲弊已久。賊帥思力俟斤既掠人畜而去,步迦必不再擾啟民。所謂窮寇莫追,我軍安撫啟民畢即可引還?!贝髮④娏耗ㄗh道。

  “不然。”長孫晟止道,“步迦屢次入寇,若任其掠奪必長其志,突厥余部或盡附之。某以為當(dāng)乘勢追擊?!?p>  梁默道:“步迦雖曾受挫然兵力尚強(qiáng),恐難一舉殲滅,且我軍連月苦戰(zhàn)士氣低迷,再若追擊恐勝算不大?!?p>  “我軍可選精兵輕騎追之?!?p>  “若被伏擊豈非功虧一簣耶?”

  “思力俟斤攜數(shù)萬人畜必行不遠(yuǎn),且陣不整易破之。我軍可分兩陣,精卒佯眾追趕,迫其趣至間道以絕伏兵;騎兵直擊其背,趁賊不備聚而殲之?!?p>  “此法太過走險(xiǎn),……”

  一直沉默遠(yuǎn)眺的行軍元帥楊素終是開口:“長孫將軍之策可行之。”梁默聞言這才未作反對。

  于是,楊素依計(jì)帥諸軍合力追擊思力俟斤,長孫晟與梁默轉(zhuǎn)戰(zhàn)六十余里殺敵數(shù)千,大破賊軍。思力俟斤大懼,趁隋軍忙于降俘率余眾向北逃竄。

  梁默手執(zhí)火燭,道:“天色已黑,思力俟斤或設(shè)伏暗處,不若天明再擊之?!?p>  楊素借光察看地圖,凝眉道:“若明日再追,思力俟斤或已入西突厥轄內(nèi),我軍再難進(jìn)攻……”抬眼見安撫降兵的長孫晟秉燭而來,詢道,“降眾安否?”

  長孫晟揖道:“某已傳元帥優(yōu)撫之令,俘眾皆愿歸附?!?p>  知其尤善勸降,楊素并不擔(dān)心,卻被立于其旁的兩位胡將勾起了疑惑:“此二將為誰?為何不曾見過?”

  “此乃某之故友,今愿歸附我軍。思力俟斤既奔疲,必以我軍棄走伺機(jī)休整。他二人可領(lǐng)我等偽作敵軍混跡其中,待其頓舍未定突襲之?!闭f著長孫晟拱手請道,“某請率兵混入敵軍,生擒思力俟斤!”

  楊素捋著髯須深思,臉色稍顯為難:“降者甚眾,須加安撫以絕后患。突厥人信于長孫將軍,若將軍出營恐人心浮動(dòng)……”因笑道,“二位將軍領(lǐng)眾退守安撫,令賊人誤以我軍退去。素則親擊思力俟斤,二位以為如何?”

  梁默拱手道:“全聽元帥調(diào)遣!”

  長孫晟心知楊素專以智詐自立,斷不會失此立功之機(jī),且與人稍有過節(jié)必會詰難,因道:“但聽元帥之令?!?p>  “善。”楊素嘉許地笑看二人,又朝柱國張定和令道,“請張公領(lǐng)兵另從別路趨至,共我等進(jìn)擊賊軍?!?p>  “諾!”張定和領(lǐng)命道。

  隨后楊素親引輕騎二人,攜二降將尾隨賊人,并偽作其部與之并行。賊軍果未察覺,行出數(shù)十里外見隋軍未再追趕,便決定就地休憩。趁其安頓未畢,楊素等人理應(yīng)外合圍殲之,并將虜走的人畜帶回,悉歸啟民可汗。

  步迦部則損兵折將傷亡慘重,倉惶間率殘部退出磧南。

  一心除滅突厥的長孫晟并未善罷甘休,又教啟民可汗分遣使者,向北方的鐵勒等部招降。直至仁壽三年,有鐵勒、思結(jié)、伏利具等十馀部盡叛步迦請來降附,強(qiáng)大一時(shí)乃至成為突厥共主的步迦可汗?jié)⒉怀绍娢魈油鹿葴啠Q霸西域數(shù)年的西突厥自此衰落,再也未能與隋帝國分庭抗禮,此是后話。

  隋軍大捷的喜訊與分布舍利的盛況無疑為陽春三月錦上添花,仿佛印證著皇帝所言——隋興由佛,從而宣告著楊隋受命于天的正統(tǒng)地位。

  西突厥既挫,三月底,皇帝興致高盎地駕幸仁壽宮,再次開啟了每歲皆往避暑的慣例。

  然而此次避暑卻在坊間引起熱議。

  仁壽宮建于開皇十三年,歷時(shí)兩年竣工,極盡奢華。自落成后皇帝每歲皆往,唯獨(dú)去歲未去,自然引人揣測。且聞身為一國之母的皇后并未隨幸,其因由竟取代楊素夜襲敵營的佳話,一度成為大興人的酒后笑談?;蛟换屎笕炯?,不宜舟車勞頓,故留京休養(yǎng);或曰皇后因至尊偏寵后宮,不愿與二嬪共行;再或曰皇后早已移居冷宮,故無緣隨幸左右。

  其中尤以后者傳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畢竟皇后色衰愛馳人盡共知,而皇帝好色可見一斑,且說那無辜慘死的尉遲女、寵冠后宮的陳嬪、寵遇益深的蔡嬪,哪個(gè)不是國之殊色?更有傳言皇后已被遷入城西南隅卑濕的永安宮,令失寵論一經(jīng)傳開立在大興掀起流言蜚語。

  滿城風(fēng)雨紛揚(yáng)了半年,在八月甲子夜現(xiàn)四重月暈后愈加深入人心,而后己巳日太白犯軒轅,甚至有言“女主害太歲,龍女正后位”。

  沉重的宮門在嘶啞的低鳴聲中緩緩?fù)崎_,帶入一室凄風(fēng)冷雨,撩動(dòng)滿屋帷幔肆意亂舞,令陰暗的宮室愈顯陰森。吱呀一聲門重闔上,室內(nèi)復(fù)歸冷寂,只聞一陣跫音復(fù)起,從容落在永安殿的地板上。

  足音愈來愈近,將至門口時(shí),臥榻上痩峋的病婦睜眼巴巴望過去,看清來人的那一瞬,眼中的微弱光芒驟然熄滅。

  “殿下以為來者為誰?”

  來人徑直坐至榻前茵蓐上,抬首望向榻上半癱的老婦,見她略帶不悅地復(fù)睜雙目,嘴角揚(yáng)起一絲輕笑。

  “罪過,貧尼近來健忘,殿下病入膏肓不能言語,我仍替汝答之。殿下本以為太子前來視疾?”見她蠟黃的面部褶皺微微抽搐,又“哦”了一聲,“抑或以為陛下回心轉(zhuǎn)意,遣使迎汝前去避暑?”

  “你……”

  “我欲言何?”大明替她接道,繼而一聲嗤笑,“貧尼不解,殿下煞費(fèi)苦心地扶太子上位,如今病危,其竟從不來探視,此所謂忘恩負(fù)義耶?貧尼更是詫異,至尊于爾不豫時(shí)與陳蔡二嬪遠(yuǎn)在殿下喜愛的仁壽宮獨(dú)享清涼,卻任汝在暑熱難耐的大興自生自滅,此所謂寵妾滅妻耶?”說罷一聲長嘆,聽來卻毫無悲意。

  “你……”

  “殿下息怒。”大明伏首致歉,卻無甚卑態(tài),“貧尼絕非落井下石,只因殿下遭棄的絕望,尼曾感同身受……”

  “……你……”

  “再請殿下息怒?!蓖龤饧t的臉因咳喘變得扭曲,大明并無一絲憐憫,抬首冷視榻上之人,“當(dāng)年,殿下威逼文宣公離棄于我,可曾料到自己亦會見棄?”

  果然,榻上之人聞言驚愕地張開淌著涎漬的皸嘴,瞠大一雙死魚眼珠,在昏暗空蕩的殿中尤顯猙獰。

  大明無所畏懼,起身至榻邊,俯視著她抽動(dòng)欲言的嘴角,笑問:“貧尼俗姓厙狄氏,殿下可是想起了?”說著冷哼一聲,踱步移至窗前,望著漸沉的天色,一如當(dāng)年她絕望昏死在郊外的夜晚,“當(dāng)年北齊滅亡,齊室后妃或轉(zhuǎn)送他人或賣燭為業(yè),無一幸免者,所幸周武帝將我賜予了文宣公。他儒雅敦厚,從不以我為玩物,每與對坐,皆愿聆我論說經(jīng)典。薛國公府的那幾年,乃我畢生靜好之日……可好景不長,鄭氏苛責(zé)不成,便求助于汝。而汝不分是非,威逼文宣公與我離絕,致我無立錐之地!”

  言及此恨意彌深,以至猛然轉(zhuǎn)身瞪視著榻上的垂死之人:“殿下知我這十余年如何度日么?出國公府后,厙狄氏族皆以我為恥,不復(fù)相見;大興人盡以我為笑柄,眾口鑠金;后嫁唐氏,爾等又指使柳彧告發(fā),再次置我于風(fēng)口浪尖……”

  曾經(jīng)的痛楚如今思來仍如刀割,一聲大笑回蕩在死寂的殿中猶是凄厲,當(dāng)最后一句回音無力再返時(shí),清冷的聲音復(fù)又響起,“我曾欲自行了斷,可投水未遂后,我決心活下去。我詛咒爾等遭夫離棄,我誓要親見汝被陳氏逼位。故為樂平公主救后,我遂投其師華暉尼門下。開皇十四年,皇帝及汝安置舍利法界寺,其后我每夜?jié)撊胨腥紶T,并謊稱有神光沖天,而后華暉阿尼師果薦于汝……”

  再次踱至榻邊,冷視一眼那張錯(cuò)愕的臉,嗤笑道:“我從未忠心相助于汝,尉遲女實(shí)為我薦之陳嬪;去歲日食不過假汝之口助陳嬪之言信于皇帝;法界寺舍利也應(yīng)王劭所求,因我須借其口鼓吹舍利之感。不爾以何深入帝心?陳嬪怎以更得帝寵?”望著當(dāng)年將失意發(fā)泄于自己的皇后如今慘淡收場,大明滄然笑道,“我豈不知皇帝齒下舍利非真耶?諫汝詐稱齒生舍利非但不會取悅帝心,反令好勝的皇帝心生厭棄,是故愈重陳嬪等人。至于汝,果因皇帝當(dāng)眾賜蜆二嬪憤懣不快,假皇后之威刁難蔡嬪,卻招皇帝切責(zé)。彼時(shí)我再教汝故作回避皇帝遷至永安宮,以挽皇后之尊。然我亦知陛下薄情寡義,非但不會迎爾入宮,更會樂享溫言軟語。我苦心經(jīng)營七年終得汝之信任,即為目睹汝為妾所逼淪為笑柄。如今,我得愿以償!”

  榻上之人抖著瘦如枯枝的手,干癟歪斜的嘴半啟半合,似欲痛斥叛徒,卻半個(gè)詞也未發(fā)出,即被艱難的咳聲代替,甚至無力咳嗽,只能竭力張嘴喘息著。

  “殿下背棄樂平公主時(shí),可曾對公主的痛苦感同身受?”趺坐回茵蓐之上,嘆道,“可憐殿下載育五子,大漸之際竟無一人送終,‘誓無異生子’亦是枉然。且唯一的嫡女亦視汝為仇,人生至此,實(shí)是可悲!就讓貧尼為殿下超度罷……”見那雙猙獰的眼眶里淌下濁淚,且嘆且笑合掌道,“恭送殿下往生極樂,忘卻塵世苦難,阿彌陀佛?!闭f罷梵音清唱,閉目持念。

  冷風(fēng)蕭蕭,夾著雨打窗棱的聲音。發(fā)出微弱光芒的燭心消耗著燈盞中殘存的蠟液,直至五更天頹然寂滅。其時(shí),皇后獨(dú)孤氏崩于永安宮,終年五十九。

梨白如雪

1.《隋書長孫晟傳》:二年,軍次北河,值賊帥思力俟斤等領(lǐng)兵拒戰(zhàn),晟與大將軍梁默擊走之,轉(zhuǎn)戰(zhàn)六十馀里,賊眾多降。晟又教染干分遣使者,往北方鐵勒等部招攜取之。三年,有鐵勒、思結(jié)、伏利具、渾、斛薩、阿拔、仆骨等十馀部,盡背達(dá)頭,請來降附。達(dá)頭眾大潰,西奔吐谷渾。晟送染干安置于磧口。   2.《資治通鑒:隋紀(jì)三開皇二十年》:長孫晟帥降人為秦州行軍總管,受晉王節(jié)度。晟以突厥飲泉,易可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突厥人畜飲之多死,于是大驚曰:“天雨惡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斬首千余級。   3.《隋書后妃傳》: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月暈四重,己已,太白犯軒轅。其夜,后崩于永安宮,時(shí)年五十九。   4.《史記·天官書》:“權(quán),軒轅。軒轅,黃龍?bào)w。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宮屬?!?  5.《舍利感應(yīng)記·王劭著》:皇帝皇后于京師法戒尼寺造連基浮圖,以報(bào)舊愿,其下安置舍利。開皇十五年季秋之夜,有神光自基而上,右繞露,赫若冶爐之焰。其一旬內(nèi),四度如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dòng)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