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幻

就西游

第三十三回 落塵峰與莽乎谷 遇今朝續(xù)前緣契

就西游 益金水 4624 2021-06-30 19:59:52

  話說靈山其實(shí)也是塵凡與圣哲摻雜交迭著,有掌乾坤之手,有捏坤巽之掌,事赫勢(shì)從,適逢者身榮名耀,忤逆者淪落凡塵,獨(dú)歲寒不凋者,唯涅而不緇之佛陀也!

  大雄寶殿座落在靈鷲高峰之中,背北面南,而靈山的東北卻是來龍之脈,脈勢(shì)如浪,玉成寶穴,鬼斧神功,巧雕細(xì)作,儼然壘堆而成。

  大雄寶殿后的東北方,虛掩著二扇“ 緣門” ,所有誤入靈山的生靈,都遭遇從這道門驅(qū)逐遣走的命運(yùn),包括佛門的叛逆者,佛理相佐者,只要從這道門出去,莫想回頭。因此,“緣門” 無人把持,無誰不曉這圣凡幽關(guān)的事。

  唐僧返唐心切,回意已決,再三酌量:走云路,如來必將截他回靈山,返唐自是不成,歸程將遙遙無期;走“ 緣門” 將淪落成俗人,如來必將不再計(jì)較他,他也走得坦然利索。

  唐僧?dāng)嗳蛔摺?緣門” 更重要的心結(jié)是甩掉牡丹仙子,他不想讓她粘纏著他,女王夠他糾結(jié)了,再招惹牡丹仙子,莫不是亂麻添抖,甩掉牡丹仙子何樂而不為?

  這天拂曉,唐僧簡(jiǎn)拾行囊,悄悄地往“ 緣門”走去,剛伸手要推開緣門時(shí),傳來如來的聲音:“旃擅,何必要蹈金蟬子之路呢?

  唐僧回過頭,但見如來已站在身后,唐僧無言以對(duì)。

  如來道:“我與閣下前生金蟬子瓜葛之緣,糾纏不清,果因難以順理,前緣縱然已往矣,今緣相蹴,何須相疑矣? ”

  唐僧平靜地凝視著如來,他不知道金蟬子與如來的瓜葛糾結(jié),不知道金蟬子當(dāng)年因何也決絕而去,更莫得知如來如何待奉金蟬子。不知道這“ 緣門” 門檻邁出將是如何的命途??傊?,他洗心革面,責(zé)無旁貸,怎樣都不會(huì)迎合如來惻隱之情,心中已無懺悔,縱然如來寬恕他,他即使在靈山頤居千年,亦乃浮萍之旅,心中務(wù)必是隱忍不安。

  如來道:“宏貫廣袤,五岳逶迤,萬丘千壑始發(fā)一脈;海納百川,縱觀百川入海,未見一江離洋,匯滴水,聚溪流,成澎湃;聚露凝珠,臥陽之下,匿跡已成千古,豈遺原來模樣? ”

  唐僧不作辨白,舉目翹首,遑遽之時(shí),舉手摸到耳跟一根毛發(fā),頓悟道:“悟——空——”

  如來倏然回首。

  唐僧迅速推開“ 緣門” ,拂袖而去,二扇門緩緩地掩上。如來回望身后,那有孫悟空的身影,復(fù)視唐僧,但見二扇輕掩的“ 緣門” 在拍打著門框,唐僧如影似幻般絕塵而去,落俗塵世!

  且說唐僧邁出“ 緣門” ,尤怕如來追逐,徒步急行,無以顧及四周景象,恰似逃循,蹌踉不顧,步履匆匆,走得額頭漸漸感到熱辣,方舉目四顧,仰視嬌陽,恰是午正時(shí)分,尤覺疲乏,挑一葉茂樹蔭,倚樹小憩。

  微風(fēng)陣陣,習(xí)習(xí)頻送,輕撫在唐僧的臉頰上,乍涼乍涼,他氣息平緩,舒坦了筋胳,方才回眸靈山,眺望靈鷲高峰,仰觀目及之處,云海洶涌,纏霧繚繞,靈鷲之巔已天吞云咽了,那見什么靈鷲高峰,以至大雄寶殿的影子,從前常常聽到清晰嘹亮的天磐之聲,而今入耳恭聞的乃天籟之聲,好生嫻熟。

  唐僧俯首坐禪,屏氣凝神,心中不再是焚語經(jīng)文,深諳面對(duì)著的是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煩悶苦澀,憂郁浮躁,已無容膝之安,落幕之心悵然作梗,茫然不知命途中動(dòng)至沓來的將是怎樣的遭遇:來亦難,回亦難,為這般,因那般,惶惶恐恐,惆惆悵悵,憂憂戚戚,患無窮,憂不盡,幾多挫折,將要面對(duì),要是回歸長(zhǎng)安,圓夢(mèng)猶酣,始是安樂境界。

  唐僧恢復(fù)體能,遂思啟程,走出林蔭,步向山崗,手搭涼棚,舉目四顧,頭頂上的天穹,大陽漸靠山頂,只那么一筷子長(zhǎng)的功夫;迎風(fēng)眺望,群山疊障,滿目林海,莽莽黛綠,碧綠瀚渺,極目之處,云霧繚繞,形成神奇的帷幕,遮掩了天地交壤的神秘奇觀。尤想從前,孫悟空常曰:望山走倒馬。而今如何走出這片汪洋的林海,唐僧心中盤算著:順溪而行,依水而走,必逢人家,路必將從無到有,從滯到暢,何愁而不遂?

  唐僧從包裹里掏出一把干糧,邊咀嚼,邊邁開步子,擻抖精神,繼續(xù)下山,走在雜草眾生的山崗上,綿綿草叢隱沒了他大半個(gè)人。突然,“撲通“他被一物絆倒在地,疼痛難忍,尤想當(dāng)年,遭遇一個(gè)小小趔趨,伺候的徒弟們會(huì)趕忙幫扶,倘若有所怠慢他會(huì)責(zé)斥徒弟的延誤和不周,而今孑然一人,只有自已痛惜自己了,他撫平心態(tài),神氣也暫緩過來,方才慢慢爬將起來,掀開雜草,看過究竟:原來是一塊石碑,字跡糊涂,以袖擦去字上的塵垢,刻著“ 莽乎谷” ,他心中長(zhǎng)嘆:山莽莽,野茫茫,何處是我家?

  唐僧拍打衣服,抖掉粘在身上的草屑,自言自語道:“豎了碑坊,必有人家,唉——怎奈似乎千年荒涼呢? ”

  “這已是萬年荒涼,無甚人家,偶有佛門棄客,來匆匆,去渺渺,不知所終。 ”聲音晃似耳邊,清晰明示地向唐僧告白。

  唐僧循音覓人,身前站著一位人形獸相的怪物,豺狼臉龐,滿嘴銀牙,潔白如玉,整齊似鑲。他畏怕得東閃西躲,絕望地捶胸嗟嘆:“亡矣,天忘我玄奘!”

  “莫怕,我不是茹毛飲血,剝皮抽筋,啃骨吮髓之人,我乃此方山神。 ”這怪物貌羞言善,話卻是這般駭人。

  唐僧已親歷以致目睹過妖怪吃人過程,妖怪擒獲了人,把嚇怔暈厥的人弄笑了方才開始品嘗,天底下妖怪物大抵一樣。他羅嗦著靠在碑石上,道:“不是妖怪又如何長(zhǎng)成這般模樣?嚇煞我也!”

  “我叫善心豺狼,一萬年前,前山本是我家,日子過得很滋潤(rùn),救了被孔雀精吞食的如來,這如來恩將怨報(bào),夢(mèng)仇為恩,勾心斗角,這年借一間房,那年租一棟屋;這月鋤一塊地,那月耕一垅田;這月占一座山,那月踞一丘陵。時(shí)時(shí)絞盡腦汁,侵吞我的財(cái)富,天天蠶食我的家園,最終我的家園變成了他的莊園,我無家可歸便玉帝申訴,玉帝勸告我說:那如來正在鼎盛之時(shí),智者勿與強(qiáng)勢(shì)計(jì)較,待到?jīng)]落時(shí),還家園與你。遂封我為后山山神,伺機(jī)回家,這一等一萬年過去了,其間有許多僧尼經(jīng)過我這里,我都款待他們,并指給他們一條生路。 ”善心豺狼細(xì)說緣由,道:“這山是我的轄區(qū),小居便罷。 ”

  唐僧察言觀色,尤聞這善心豺狼為玉帝赦封的山神,恐懼才漸漸消除,指著夕陽之下層層疊疊,光亮的群山,道:“這方園千里,必是荒蕪無比,人跡稀渺,如何能過去? ”

  善心豺狼道:“到寒舍一敘,我詳盡告予你知。 ”

  唐僧道:“叩謝接洽,勞駕尊長(zhǎng)了!”

  善心豺狼領(lǐng)著唐僧徒步山崗,這落塵嶺并不陡峭,此時(shí)山野深鎖靄霧之中,顯得巍峨而挺拔;愈走愈開敞,展現(xiàn)在面前是數(shù)百畝的良田莊園,夕陽下顯得黛綠而蒼翠。前面依稀可見疊疊層層的群山,夕陽把它映照得歷歷可數(shù),點(diǎn)綴了它的隱循在云海中的角色,黃昏時(shí)刻才牽開它神秘而幽美的面紗,露出大自然的真顏俊貌。

  善心豺狼把唐僧引進(jìn)榕蔭之下,吩咐小童掌燈切茶,果粟生蔬,百樣俱全,安頓下榻,好生伺候。

  唐僧與善心豺狼舉觴對(duì)酌,席間頻頻舉杯,觥籌交錯(cuò),可真是:酒酣愜意掩千愁,枕薪黃梁憩夢(mèng)幽,成敗功過話得失,浮生若浪馭輕舟。

  善心豺狼道:“此處乃玉帝敕封之域,天賦也很豐腴,沒有外擾之患,日子過得也不賴,只是家園遭到侵奪,社稷異人,祖廟損毀,切膚之痛,如割肺腑,剝削臉顏,至今不能忘。 ”

  如來的貪婪唐僧無不知曉,如來的恩惠唐僧也受益匪淺,如來的城府唐僧諱莫如深,唐僧逃循靈山已說明他改弦易轍,背離了如來的利益,在善心豺狼面前不想作是非論斷,一切都已過去,讓遭遇變作嘗心悅目的回憶更能取悅于平和的心景。

  遙遠(yuǎn)的東方泛起橙紅的色彩,映染了邂逅的流云,輕騰漫抹地?cái)U(kuò)散,蔚為壯觀。殷然間,挨著天腳下透出腥點(diǎn)光亮,漸漸牽開淺紅的帷幕,一輪皓月徐徐露出圓圓的臉龐,皎潔如洗,嵌在黛藍(lán)深邃的天空,緩緩地高升。朦朧的群山隱現(xiàn)在迷茫的月色中,淡白霧紗倚山披伏依稀可見。

  唐僧指著明月升起的邊際,道:“赤縣神洲就在那里,大唐就在那里!”

  “唉 …… ”善心豺狼隨之長(zhǎng)嘆,道:“游子歸鄉(xiāng),普天之下歸鄉(xiāng)之情何其有二心矣!”

  唐僧道:“貧僧受惠于唐王,恩澤厚愛,負(fù)人之心委實(shí)內(nèi)疚,慚愧之責(zé)難以釋懷,盡平生殘年報(bào)其恩惠,心方坦然。 ”

  善心豺狼道:“祖蔭恩惠厚簿皆需秉承,拋社稷,別故里,棲異鄉(xiāng),幾多離愁,眠難寐,心愧疚,人憔悴,唉——而今只能將異鄉(xiāng)當(dāng)家鄉(xiāng)了,何時(shí)才能回返?魂?duì)繅?mèng)縈已越萬年矣!“

  凄凄二行淚打濕了善心豺狼的臉頰,真是情到真時(shí)心悲慟,思往想處人憔悴。

  唐僧聞言,淚水也漱漱而下,沾襟濕袖,隨之動(dòng)容: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似曾相識(shí)。思鄉(xiāng)愈加心切,道:“玉帝許諾予君,九九歸一,萬劫之后見乾坤,歸槽自有時(shí)!只苦了我,歸唐之路,千山萬壑,風(fēng)雨無常,寒熱隨遇,途無常坦,盡在遙仰中。 惟有趁體壯健行,翌日便走,眼下勞煩先賢了。 ”

  善心豺狼連連擺手,道:“去不得,去不得!”

  唐僧疑惑地問道:“如何去不得?走一步就少一步歸唐的路呀!”

  善心豺狼輕緩地為唐僧添上茶點(diǎn),道:“我并不設(shè)障添堵,細(xì)說與你,你恭聽便是!”

  原來,善心豺狼的轄域不過方圓百里,百里之外另有洞天:第一個(gè)百里是迷魂麓,第二個(gè)百里是奪魄山峁,第三個(gè)百里是蝙蝠涯,第四個(gè)百里是螞蝗沖,第五個(gè)百里是蛇盤坎,第六個(gè)百里是虎踞谷,第七個(gè)百里是野獅坡,第八個(gè)百里是兀鷹峰,第九個(gè)百里是沼澤潭,這綿延千里,自是各有主宰,雄踞千萬年,但不無牽連,一條神愁江貫穿而過,世代哺育了它們。

  唐僧聽得口瞪目呆,渾身顫栗,冷汗冒頂,心生寒噤,喃喃道:“這如何去得?這如何去得? ?熬煞我也!”

  善心豺狼笑道:“天存百疑,必有一解,勿憂勿憂。 ”

  “還有甚路徑?”唐僧喜上眉頭,道:“說與我知之!”

  “品茶!”善心豺狼輕描淡寫般道,“說與你知之!”

  唐僧洗耳恭聽,端茶的手懸在空中。

  善心豺狼揭開迷津,說出奧秘,細(xì)述道:“就是這條神愁江給予了生路,每年立夏至立秋這段時(shí)間,暴雨頻繁,洪水泛濫,山溪水暴漲成了大江水,湍急奔騰,便于行舟。 這個(gè)時(shí)候,拼湊蕉木,綁成蕉排,浮于水面,順流而下,晝夜千里,毒蛇猛獸,害蟲饑蟻盡皆恐汛懼洪,紛紛靠岸觀嘆,蒙難者脫身而去,以往僧侶都是這般化險(xiǎn)為夷,你仿他們便是!”

  “好 ,好主意!”唐僧笑著點(diǎn)頭,千愁百慮,竟也這般簡(jiǎn)捷地理順了。

  這時(shí),有一童子匆匆忙忙稟報(bào):“玉帝差遣到!”

  唐僧趕忙回避,善心豺狐急忙吩咐童子撒掉唐僧的杯盞碗筷,草草整理衣觀,欣然接旨。

  玉帝使者游奕靈官說到便到,道:“善心豺狼接旨!”遂即展開黃帛,宣旨:

  敝處物腴糧豐,久有積儲(chǔ),管膳百年而無饑荒,故調(diào)遣一甲子水情往旱域,特示!

  玉帝詣宣

  “善心豺狼接旨!”善心豺狼叩首謝恩,心中惶恐地接過黃帛,忐忑不安,遂問道:“靈官真人,玉帝為何這般刁難我方生靈? 有悖天理而不顧。 ”

  游奕靈官道:“這不是誰能把持的,好自為之吧!”

  善心豺狼無奈地叩首謝恩,游奕靈官回天庭交差去了。

  唐僧耳聞目睹了這驚世駭俗的消息,如陷冰窿,口瞪目呆,久久耳存遺音,目現(xiàn)余影,倚樹撫胸,摧心剖肝,忍所不能忍矣,浮想聯(lián)篇:一旬甲子——六十載,那時(shí)唐王御兄早已作古… …

  小童攙扶唐僧回宴席,善心豺狼好生撫慰,道:“事已如此,真不如愿呀,擇機(jī)而行吧。 ”

  唐僧心知肚明,這務(wù)必是如來從中作梗,為他設(shè)障,沮喪著道:“遭累這方生靈了,心中慚愧,天明就走,以搏貴處祥和平安。 ”

  善心豺狼道:“一萬年的坎坷,一萬年的隱忍,蒼天的眷顧與垂棄,都領(lǐng)悟了它的賜予,無甚憂患!”

  唐僧輕嘆道:“世事無常,隨遇而安吧,事已至此,走一步算一步,就算是靠近大唐一步吧。 ”

  “送汝希望,不送汝遭殃,好生珍重!”善心豺狼抽身退去。

  正當(dāng)時(shí),月嵌中天,無限皎潔,在唐僧周圍曬落斑駁的銀影,他昏昏沉沉地伏案睡著了。

  一陣喧嘩的鳥鳴,把夜摧醒,唐僧抬頭,但見初生的太陽紅彤彤,大若金盆, 傾曬在疊疊層層的群山上,把如紗的薄霧照得更加迷離惝恍,他捏著心中的信念:這遙遠(yuǎn)的東方,便是大唐!

  桌上玉盤觥籌尚在,美酒香茶淺盛,果核皮梢滿桌,只缺貴人倩影。

  唐僧挎上行囊,面東啟程,始步跋涉,舉目遠(yuǎn)眺,心生感慨:云遮霧掩岳無涯,遙遠(yuǎn)東邊是吾家,山高路陡蠻荒野,天道酬得庇我還。

  善心豺狼目送唐僧遠(yuǎn)去的背影,無數(shù)滋味涌上心頭,默默地祈禱:祝君多福,平安歸去吧!

  要知后事如何,請(qǐng)看下回分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dòng)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