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能引起多大的風浪呢!結果父母只是不好做出抉擇,難以定奪罷了。”這天吃完午飯。晌午正在休息時,禿子對躺在旁邊的二翠和果子、華子們說。
“大哥你真的要去當兵嗎?據(jù)說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
“就是要去遠一點的地方,看看別人是怎么過生活的,總在一個地方,連飯也吃不飽,沒意思!”
………
禿子的想法確實也是超前的,記得當時的農村閉塞不說,思想的落后也是很嚴重的,人們沒有膽量走出自己的村莊,說是安土重遷吧,又有點自我枷鎖的意思。
多年后小子才理解到禿子出門當兵的含義。也許一開始的想法也并沒有那么高尚,爺爺當著村書記,相對來說家里還是能勉強吃飽飯的,出去當兵可以解決口糧問題這是禿子離開家鄉(xiāng)的樸素原因。而在當時的農村,人們相對比較注重誠信和義氣,但是多年后這些樸素的東西卻是貶值最快的,那么留在農村的意義就變的不如在城里充實,經濟發(fā)展快速的地區(qū),房子、古董、茅臺都是升值快速的東西,相比農村而言,土地、勞動則變得無足輕重。
從長遠來看,禿子離家是走對了人生的路,但同時,就像未來幾十年中國社會的變遷一樣,無數(shù)人離開農村,離開家鄉(xiāng),明眼可見的是人情與鄉(xiāng)情的分離,實則是認知的割裂,農村人帶著懵懂來到城市,即跟不上節(jié)奏,又難以返回農村……而越來越難以接受的是,勞動顯得那么的不值錢了……
“禿子要去當兵是好事,當兵好,有面子,能為國家做貢獻!”爺爺逢人便會廣告似的告知。
“嘿嘿嘿,大小子有出息了,當兵好啊,就是離家遠了,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來……”
爺爺奶奶對于自己的大兒子去當兵還是持贊成的意見的,至于有沒有想到要把老大禿子留在身邊結婚生子照顧自己的私心,已經不得而知了,應該是有的,但畢竟也不是不回來,再說還有好幾個孩子呢,華子和果子都是兒子不是?
最終,禿子經過村里的篩選成功去當了兵,臨走時,小子的奶奶和爺爺去送,滿是舍不得。在奶奶看來,這是大兒子,是兒子呀,并且還是去當兵的,門面上說的過去,有面子的事兒。
這種與大姑出嫁時的對比與變化,其他的兄弟姊妹卻是看在眼里的,只是就像那個時代一樣,人只要有飯吃就行,人生下來只要活著就行,至于人的所思所想,以及對人之為人,為人處事的方式,是不會有太多關注的。更為重要的是,禿子的離開是沒有任何資助和支持的,一窮二白的開篇,一切順利還好,如果前路凈是坎坷也是很難獲得心理的安全感的。
就像中國人從來不愛中國人,卻很愛面子,畢竟愛一個人包括自己的子女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但是面子受損了,只要耍潑就能贏回一二。
就這樣,禿子為了家里人能吃飽飯離開了家鄉(xiāng),據(jù)說最終的服役地點是在西南貴州,這種距離確實是很遠了,畢竟是沒有電話、手機的年代,也許一封信都需要走上很久才能走過劉窯廠村!
那大概是1976年代了,伴隨著社會大勢的轉圜,爺爺?shù)囊患檬戮鸵蹬R了………那是在禿子離家半年后發(fā)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