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紹圣

第三十章 沈括出山 (求收藏、推薦!)

大宋紹圣 昌令 2506 2021-06-21 11:30:00

  元祐三年(1088年),荊王趙覠和殿前都指揮使燕達數(shù)日之內(nèi)相繼暴亡,當時京中流言蜚語說他二人死得蹊蹺是為人所害,一度傳得有鼻子有眼。

  但不久太皇太后高滔滔下令禁止謠言,當時的趙煦不過十三歲,不知其中內(nèi)情也只認為是天妒英才奪取了他二叔的性命。

  如今想來,他二人接連在數(shù)日之內(nèi)暴病而死確實有些不正常,因為在那之前趙煦從未見他二人身上有任何病象,傳言并非空穴來風。

  最關(guān)鍵的一點,他二人一個是先帝親弟、宗室大臣,一個是手握兵權(quán)的殿前都指揮使,是元祐初年支持趙煦的骨干力量。

  趙煦知道在,先帝死后二叔對皇位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難道就是因為他二人支持自己阻了二叔當皇帝的道,徐王才要除掉他們?

  如果真是這樣,那徐王的狠毒還猶在他想象之上!焉知有朝一日會不會對自己也使此陰毒暗算的伎倆?

  趙煦問:“你怎么確定四叔的死和你爹有關(guān)?”

  他也素聞趙顥和趙孝騫不和,父子二人的秉性完全不同,以二叔的為人是絕不會將這些辛秘透露給后者的。

  “是我前段時間路過他書房無意間聽到的,當時他正和尚書右丞鄭雍似乎密謀商議著什么洛陽糧倉的事,然后就提了一嘴當年四叔與燕達將軍的死。”

  “糧倉?”趙煦聽到這,內(nèi)心又是一驚。

  不會這么巧吧?洛陽的常平倉剛剛失火,難道也是徐王一黨做的?

  “你還聽到什么?”

  趙孝騫仔細回想了一下,搖了搖頭,“當時我是恰好路過,他門外一直有人把守,我并沒有停留太久?!?p>  那真是太可惜了!

  趙煦心中暗道這些話只能算是捕風捉影的消息,并沒有能實質(zhì)性拿得出手的證據(jù),并不能直接威脅趙顥,其中緣由還需自己去探索。

  可是……自己現(xiàn)在缺的就是可用之人??!

  “你放心,朕回宮之后立即著旨為二嬸恢復名譽地位,解除她的修行?!保埵侨绱?,對于趙孝騫的大義滅親,趙煦還是欣慰的。

  趙孝騫面色一喜,稽首拜道:“那臣就在此先謝過官家了!”

  返回陳太妃的庭院簡單地吃過午飯,在趙佶依依不舍、回顧而盼的眼神中結(jié)束了這次短暫的瑤華宮之行。

  回到大內(nèi)的趙煦一個下午都沒有心思批改奏疏,滿腦子里都是四叔趙頵的死。

  在他的記憶里,四叔趙頵是一個知識淵博、風趣幽默、能書善畫的美男子,那天賦和趙佶比起來怕是也不逞多讓。

  趙頵還會醫(yī)術(shù),有一回趙煦生了病久不見好,被他撞見后一番望聞問切下來,居然不到三天就好轉(zhuǎn)了。

  這樣一位奇?zhèn)サ哪凶雍芸赡芫褪撬涝谧约旱亩迨掷铩值芟鄽?、煮豆燃萁莫過于此。

  他不清楚當年太皇太后下令禁止談論荊王之死是出于什么原因,但她應該沒理由不清楚他小兒子死的不明不白,更不可能不清楚他二兒子趙顥的野心和動作。

  而在這之后,她還反將趙顥府中的官員升遷安插到朝中各處……難道先帝趙頊、荊王趙頵不是她親生的骨肉嗎?

  是為了借此削弱朝中支持趙煦的力量,自己獨攬大權(quán);還是鐵了心要培養(yǎng)兒子接孫子的班?總之她做的一切實在是讓人忍不住寒心。

  “呼~”趙煦長長地呼出一口濁氣。

  太皇太后的心思已經(jīng)隨著她的殯天都帶去了天堂,那么這些帳只能也一并找徐王趙顥清算了。

  想了很久,趙煦提筆寫下一封書信。

  “媚娘,將這封書信快馬送至鎮(zhèn)江沈?qū)W士府上,要他本人立刻進京進獻《夢溪筆談》,朕要看他的書!”

  ……

  七日之后,一輛風塵仆仆的馬車駛?cè)腴_封,穿過朱雀門,在御街上一路向北馳騁開進了宣德門。

  媚娘手捧著數(shù)卷書籍,領(lǐng)著一名素衣老者進入文德殿,“陛下,沈?qū)W士到了?!?p>  “臣沈括,參見陛下!”

  趙煦上前握著沈括的手,神色中難掩激動,“先生終于來了!朕等你好久了!”

  “……”沈括被趙煦的表現(xiàn)所懾,“呃……官家想看的書,老臣給官家?guī)砹耍皇抢铣家宦飞媳容^好奇……官家是如何得知此書存在的?”

  “這個……”趙煦有些猝不及防。

  自己是想見他本人,讓他攜書進京不過是個幌子罷了……要不然如何能見到這位古代大科學家?

  趙煦一本正經(jīng)胡謅道:“上次先生入朝時,我曾問過先生今后有何打算,先生說想將《夢溪筆談》寫完?!?p>  沈括皺眉想了想,“老臣上次見官家是在元祐四年(1088年)進獻《守令圖》,那時此書還未動筆……老臣似乎沒對官家說過此書?”

  不愧是科學家的腦子,這記憶力太強了!

  “絕對有!”趙煦不欲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揮手讓媚娘領(lǐng)著宮人退出殿外,“朕此次召先生入朝,除了獻書之外,還想召先生為崇政殿說書。”

  崇政殿說書專為皇帝講說書史、解釋經(jīng)義,是皇帝的老師,之前程頤便任過此職。

  如今朝堂之上已經(jīng)被舊黨把持地死死的,自己想要對徐王動手就必須繞開舊黨安插只忠于自己的人,崇政殿說書雖然沒什么實權(quán),可卻能長期跟在皇帝身邊,就算是給他拿拿主意也比如今自己單槍匹馬斗群臣要強上的多。

  不是沒有想過立刻召章惇入朝,以章相公火爆的脾氣,一定會成為自己收拾徐王的最佳打手。

  前文說到,皇帝下旨是要經(jīng)政事堂、給事中蓋章才算是合法文件,如今這兩個地方都是舊黨和徐王的人,怎么可能同意讓章惇這樣的新黨頑固分子入朝和他們打拳?

  至于新黨其他諸如呂惠卿、曾布等人,自然也就更加不可能了。

  要說起來,沈括其實也是新黨,還曾受王安石提攜擔任過掌管全國財政的三司使。

  但在后來王安石罷相之后,他因為不認可王安石的免疫法而被新黨認為是叛徒,被人彈劾說他反復無常,于是被罷去了三司使外放地方。

  元豐五年神宗皇帝打算和西夏來場大決戰(zhàn),于是給了沈括一個機會,只要他在戰(zhàn)事中好好表現(xiàn)就或許就能重回中央,可偏偏他沒把握住。

  他明知道永樂城“路險而遠、不利協(xié)防與救助;且地理位置險要,敵軍必爭”,卻因為不想再得罪求勝心切的新黨同僚,于是不堅持己見,迎合主帥徐禧的想法,最終導致了永樂城之敗,數(shù)萬宋軍戰(zhàn)死沙場。

  神宗皇帝對其大失所望,將他貶為筠州團練副使,隨州安置,對他不再理睬。

  或許是自知政治前途到頭此生回朝無望,沈括索性疏離了政治,潛心下來做學問研究。

  這也是他有別于其他新黨的迫害處境能夠在鎮(zhèn)江安享十年太平,并且還能進京獻書的原因。

  按照宋朝點到為止的政治傳統(tǒng),當官的都是同一個階級,只要你放棄你的政治立場和抱負那大家都還是朋友,并不趕盡殺絕。

  當然,這樣的前提是你必須表現(xiàn)得讓你的政治敵人相信你確實已經(jīng)不會再構(gòu)成威脅。

  沈括的晚年是這樣,蘇轍的晚年也是這樣;而像章惇、蘇軾這樣執(zhí)拗的,那就不好意思,直接送你去天涯海角。

  所以現(xiàn)在趙煦不擔心呂大防等人會反對他任命沈括,唯一的問題是自己如何才能讓早已放棄政治抱負的沈括接受自己的任命,再次出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