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紹圣

第三十一章 君臣策對

大宋紹圣 昌令 2181 2021-06-21 18:00:00

  “老臣早已息了仕途之心,只想回家整理文籍。”

  果然如趙煦所擔(dān)心的那般,沈括一口回絕了他的邀請。

  “先生,此誠社稷危難,國家用人之際,先生豈可獨善其身?”,趙煦不相信沈括作為讀書人,聽到這樣的話能夠無動于衷。

  沈括聽到這話,卻依然躬身回道:“如今百姓安居樂業(yè),四海升平,陛下亦是有為之君,何以缺一朽木?”

  他雖然退出了朝堂但并不是出世隱居,如今天下是個什么樣子他還是清楚的,官家的這番激將根本打動不了他。

  趙煦沉默片刻,看來沈括果然是已經(jīng)徹底息了從政之心。

  可他在數(shù)年前還為自己獻上《守令圖》,繪制天下州縣內(nèi)容詳盡、圖例準(zhǔn)確,說明他內(nèi)心還是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要想打動他也只能從這里切入了。

  趙煦帶著期盼看向沈括,逐一為他講述,“如今天下看似太平,可太平之下早已暗藏危機,先是朝中暗潮涌動,先帝變法不成反增新憂;外有西夏厲兵秣馬,對我西北邊陲虎視眈眈。

  朕欲行先帝遺志,紹圣而行,奈何上無輔佐之師下無可用之臣,方才想起先生博物洽聞,政事開敏,朕懇請先生教我!”

  “這……”

  官家所說倒也是實情,這天下太平的表象終是會被戳破,即便是維持現(xiàn)在的局面,少則數(shù)十年這天下遲早會生禍端。

  如今朝中舊黨橫行,早就沒了新黨的立足之地,按官家的這番話來看,分明是想再繼先帝未竟之事,看來官家也意識到了如今天下局勢非變法不可改變。

  作為曾經(jīng)新黨的一份子,他自始至終對新法的看法是保持正面看法的,但也注意到這么多年來新舊兩黨相互傾輒,必欲致對方于死地的政治斗爭愈演愈烈,朝中人人自危,國家行政效率低下,其危害早已大于新法施行以來所取得的一些成績。

  變法或許會引起社稷動蕩;可不堅持變法,搖擺不定最后卻一定會毀滅!

  但經(jīng)歷了永樂城之?dāng)〉纳蚶?,他的政治傾向也變得有些明哲保身,也開始反思起如此新法是否真的能達到富國強兵的初衷,早已不是聽了幾句熱血話就能被打動的。

  既然官家想要行先帝之事,那自然要知道其對熙寧之事的看法。

  “敢問陛下為何要紹先帝之志?”,沈括還是比較謹(jǐn)慎,并沒有說出新法之名。

  趙煦肅聲道:“為了大宋,為了百姓,為了正我泱泱華夏之名!”

  這是趙煦心中真實的想法,身為華夏兒女每當(dāng)想起靖康之恥、崖山之役,未嘗不痛惜熙寧變法的失敗,如果不是為了改寫宋朝的歷史,他又何必操這份心?

  目標(biāo)很宏大,但沈括不置可否,畢竟先帝當(dāng)年也是想要富國強兵,于是又問“陛下以為先帝之志何以未竟?”

  趙煦思索了一下,“上有挾祖宗家法護身之逆黨賊臣,下有使朝廷政令不通的奸官污吏!”

  沈括終于有所動容,這不就是他這些年總結(jié)出來新法失敗的兩條重要原因嗎?官家如此年紀(jì)竟能想通此間關(guān)節(jié)。

  不過他卻并不滿足,再問:“既如此,陛下準(zhǔn)備如何應(yīng)對?”

  趙煦搖了搖頭,“朕如今只身一人,除了滿腔的熱血、堅定的決心之外無可應(yīng)對,還需先生為朕出謀劃策,朕想用十年、二十年,哪怕是窮極一生,定要將新法推行下去!”

  其實沈括這話是有些為難趙煦的,畢竟如果官家真有應(yīng)對之法又何須召他相見?

  可他也從中看到了趙煦的應(yīng)對之法——堅韌和毅力。

  而這不正是推行新法所最需要的嗎?新法的失敗歸根到底還是上位者搖擺不定,很多決策無法真正落實到位就草草收場。

  望著面前目光堅毅的少年郎,沈括感覺自己那顆早已沉寂的心似乎又再次煥發(fā)出青春活力,“老臣愿以殘燭之身為陛下效勞!”

  終于打動了這位能臣干吏,趙煦心中欣喜,“不瞞先生說,朕近日就有一事欲托付先生?!?p>  說罷,便將洛陽常平倉失火案以及徐王趙顥的事講了一遍。

  “徐王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但荊王和燕達將軍之死既然已經(jīng)蓋棺定論,陛下不可輕易揣測。倒是洛陽的案子可以派人嚴(yán)查!”

  沈括獻書是在元祐四年八月,而荊王和燕達之死則是在七月,因此當(dāng)年之事他也略有所聞,隱約知道其中牽扯甚大,不建議趙煦以此搬倒趙顥。

  趙煦點頭稱是說:“朕希望先生回去之后能就常平倉一案向朕上一道奏章,朕也好以此讓皇城司介入,嚴(yán)查此案!”

  既然抓不到趙顥殺害四叔的證據(jù),那就先從常平倉失火案開始查,之前讓呂大防派人去查,這么久了都還沒有消息傳來,趙煦十分不放心。

  感受到官家話語中的焦急,沈括細(xì)細(xì)想了一會兒,搖頭道:“如此不妥!”

  “為何不妥?”

  “官家既讓臣任崇政殿說書一職,那臣的義務(wù)便是為官家說疑解惑,怎好越職上奏?”

  趙煦一驚,這才意識到沈括只有繼續(xù)不參與政事才能重新回到朝廷,自己若讓他上書就直接把他推到了舊黨的對立面,舊黨又怎會同意讓他留在自己的身邊?

  “可如今朕身邊無人可為……”

  他身邊除了一個劉安之外無人可用,總不能讓劉安上一道奏章吧?

  聽到趙煦的感嘆,沈括一捋胡須笑道:“陛下不要被這大內(nèi)的宮墻遮蔽了眼睛,政事堂之外陛下未必是孤家寡人,我知一人可為陛下所用?!?p>  趙煦眼睛一亮:“何人?”

  “御史大夫李清臣!”

  “李清臣……”趙煦想了想,御史之中確實有這么一個人。

  此人在先帝時曾供職翰林,任知制誥,專門負(fù)責(zé)起草各類詔令文書,確實是天子近臣,呂大防也是由他推薦才得以入朝為相。

  只是呂大防掌權(quán)之后奏請將他升做了御史大夫,平常也沒見他發(fā)聲抨擊舊黨,以他和呂大防的交情,此人……靠得住嗎?

  沈括清楚趙煦的猶疑,解釋道:“陛下盡可對其放心,先帝在時每有決策,必問李清臣,呂大防因念其提攜之恩,這才將他留在朝中,如今陛下有所吩咐,清臣必當(dāng)遵從。”

  有了沈括的擔(dān)保,趙煦心中的疑慮打消不少。

  再者李清臣的御史大夫身份,做這種聞風(fēng)奏事的活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再合適不過。

  “那就依先生之言,朕即刻讓人往李御史府上傳遞朕的意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