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帆行此不齒之事也是無奈,或者說是一萬個不愿意,可是他沒有辦法,即使他對龍奕青睞愛慕已久。
楚姜收復襄陽的同時,豫州戰(zhàn)場的夢軍正不斷加劇被動。齊軍與吳軍混戰(zhàn)不止,還要分兵防備燕軍,根本沒有余力前來相助。東線南軍則是在以壽春城為核心的防線中,一直與夢軍對峙著。夢軍四面開戰(zhàn),此刻可謂無軍可援。廬溪城內(nèi)的鄭軍與剛剛攻下荊南三郡的姜軍以及原本奉命增援的吳越兩軍,也都配合默契,一直保證著南軍的退路安全。當此形勢之下,吳正冥不得不暫行權(quán)宜之計。
龍奕也的確被帶到了夢陽,這是他們最早計劃的一部分,只是沒想到襄陽會失守。
龍陽深知此時不論此信是否真假,只要自己表示對龍奕的任何一點兒在乎,都會陷入被動之中。他不想,可他辦不到,可以說吳正帆這次已經(jīng)抓到了他的軟肋。除此之外,那就是聯(lián)軍傷亡太過慘重,即使乘勝北上,結(jié)果也不容樂觀。龍陽當即派龍葉給吳正平回話,容他考慮一天。
“吳正冥好生可惡!”龍陽雙拳重重砸于身旁柱子,“即刻趕赴關(guān)中前線,相告蜀王?!?p> “諾?!?p> 把視線轉(zhuǎn)回到素巍戰(zhàn)場——巍軍受到重創(chuàng),正在加緊退回西河城。
這是怎么回事?自是夢秦再次結(jié)盟,徐融出爾反爾的緣故。
那日,慕容潛按照劉遠謹?shù)拿芰钆c徐融達成協(xié)議后,時刻率軍緊隨秦軍之后,待一進入素地,共同合擊令雅夢軍??善疥柍堑氖刈钃趿怂麄兦斑M的步伐,唯有強攻。無奈司馬矩薌防守嚴密,秦巍聯(lián)軍竟一時久攻不下。
半個月前,慕容潛派蕭疏寒如常巡視軍營,不料突然四處火起,戰(zhàn)馬突然受驚,驟然胡亂狂奔,營寨四周一下子變得混亂起來。原是秦軍突然偷襲,夢軍亦從城內(nèi)殺出,正兩面夾擊營寨。巍軍疏于防備,一時無法組織有效抵抗,很快產(chǎn)生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局面瞬間失控。慕容潛在蕭疏寒所率輕騎死戰(zhàn)下,方才得以突圍,在西河重新收集敗兵,僅為原先一半。
巍軍大敗的消息一傳到太原,劉遠謹就更加意識到素巍聯(lián)盟的重要,即刻派人追上了前往上黨的拓跋勛,令其分兵并親援西河前線,又讓蕭疏寒趕往上黨,權(quán)領(lǐng)巍軍全力協(xié)助素軍死守上黨。然就在不久前,他還密授了拓跋勛進入上黨以后伺機刺殺張昱險的旨意,以斷素室血脈,然后嫁禍給趙珂,趁其內(nèi)訌,一舉占領(lǐng)上黨,然后兵出素地,實現(xiàn)雄霸并州九郡的夙愿??汕剀姺茨康锰?,將他的這一如意算盤徹底打爛,并陷入了被動局面——一旦上黨或者西河失守,太原也就不得安寧了。
蕭疏寒接到君令準備前往時,亦恰好收到了張昱險派人送來的書信,說是有一件大事要告訴他。蕭疏寒深知正是素巍聯(lián)手的關(guān)鍵時刻,故不敢耽誤,日夜兼程前往,才得知原是那張昱險欲為其與素國三公主做媒,喜結(jié)素巍之好。蕭疏寒一時躊躇不已,因自己并未見過三公主,而自己也已有了心上之人,可現(xiàn)在拒絕,又于兩軍聯(lián)戰(zhàn)不利。
張昱險見其良久不語,只是笑了笑說:“你為何不先見見了再考慮呢?”
蕭疏寒也只好權(quán)且應下。
隨著張昱險示意,一位舉止端莊的姑娘,緩緩走上前來,雙手互扣。與此同時,蕭疏寒眼中盡露驚訝之色。倒不是這位姑娘有多么傾國傾城與國色天香,只是這位姑娘正是當初朝夕照顧自己的心上之人,那位十七八歲的少女,張昱睿。
望著又驚又喜的蕭疏寒,張昱險只是笑了笑問:“蕭將軍考慮得如何?”
干脆利落了二十二年的蕭疏寒第一次顯得有些委婉揶揄:“全憑素侯之意?!?p> 徐融當時之所以轉(zhuǎn)變態(tài)度如此之快,是因為他知道,當時能救長安的,只有已經(jīng)入關(guān)的陳長云及其所率的五萬夢軍。只有越快有力地打擊巍軍,才能越讓吳正冥放心,陳長云也才能更加奮力盡心地防衛(wèi)長安,為趕往增援的秦軍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至于自己的聲名,于此相比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基于此,其才親自率領(lǐng)秦軍輕騎與吳鐵塵一道趕到了襄陽,似乎比夢軍還要急著救襄陽。但除了長安危機促使他這么做外,那就是南軍北進的危險氣息。
面對此次涼晉蜀渝的群起而攻,他明顯可以感知到,這些力量雖然無法單獨抵抗夢秦這樣的強國,可在同種威脅之下,居然可以瞬間合成一股令人生畏的強大力量,此次襄陽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一旦南軍,尤其是楚姜問鼎中原后,原本雄霸天下的夢國地位將會大大下降,這對于秦國并不算是好事。
先不說此次長安危機能否解除,但就戰(zhàn)后而論,到時秦軍四面皆敵,群狼環(huán)伺,亡國之危亦非妄言。這些形勢和后果他應該也必須看到,只因他是護國大將軍。即使與徐梓亮的意見有諸多不合,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是深入其骨髓靈魂深處的。在前往襄陽的路上時,他就在想,這次回去,無論如何都要死勸徐梓亮,至少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要再東出相爭。秦蜀世仇只能暫時先以秦嶺長城一線為防御重點,堅守不戰(zhàn),再伺機反間涼晉同盟。
可以說,徐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護國大將軍,他的一生都可以說是“護”的寫照。不論少時沖鋒,獲以先王賞識,或是壯時封將,鎮(zhèn)守一方,還是老來掛帥,為國而戰(zhàn),皆充滿著一位大將軍的憂國憂民情懷,盡管他怎么也想不到這次出征竟是自己的最后一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