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情緒”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話,那么人類對于情感的追求似乎超越了所有生物。仿佛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美好的情感,或者親情、或者愛情、或者各種人世間溫暖的感情。
情感,很美好嗎?如果深究的話,可能這并不是標準答案。因為情感,是人造的!
情感是一種需要和本能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情感是一種本質需要,情感也是人類情緒最好的安撫。如果說身體對應的是一個健康關系的話,靈魂往往和各種情感息息相關。這種情感有對自身、對他人和對群體的各種形態(tài)。
情感是一種紐帶式的存在。獨立的個體需要社群性質,那么情感成為了一種連接的工具,連接個體之間與個群之間。小到愛情親情,大到文化認同,都是一種情感紐帶體現(xiàn)。
情感,對于人類來說是會隨時催生的,這是本能。
情感能力決定情感體驗
在人類情感中,事實上是存在著一種情感能力的。人的情感關系,無不決定于情感能力。
雖然情感是人類的本能,但是情感能力卻各不相同,絕大多數(shù)而言,情感能力決定于個人經(jīng)歷。我遇到過一些心靈有創(chuàng)傷的人,他們非常缺乏安全感,以至于把自己的各種情感弄得一團糟,他們受創(chuàng)的就是情感能力。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怎樣的情感,都很難安撫內心。因為情感接受的能力同樣屬于情感能力的一部分,他們是缺失的,這個時候情感能力的修復其實更為重要。
人性中的好逸惡勞,往往會讓人寄望直接享受情感,忽略的恰恰是情感能力和情感本體的存在,也就忽略了情感的能動性,而對“情感”癡迷不已。這就很容易陷入了一種掙扎之中。
“感情是可以慢慢培養(yǎng)的”,有多少人對這句話十分不屑?但這句話恰恰是實話,人的本性決定了情感會在相處之中逐漸產生。傳統(tǒng)婚姻并非不產生情感,而是情感在婚后逐漸養(yǎng)成,“門當戶對”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三觀的一致性。無論古人還是今人,在情感能力上并沒有太大本質不同。情感能力強的,一樣可以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安放,無非中國傳統(tǒng)上更為含蓄內斂一些而已。很多時候是今人替古人“不幸?!薄?p> 世人追求的“對的人”,存在也不存在?!按嬖凇笔且环N客觀條件,比如三觀、互相匹配的情感能力等,很大程度上就保證了可以獲得較好的幸福感,這是一種理性的考量?!安淮嬖凇笔侵覆淮嬖诮^對的“對的人”,這是一個先相信后實踐的過程??陀^上不存在較大的問題的人,只要自己相信的話,那就沒太大問題。當然,這里的相信是指對客觀“存在”的認知之后的相信,不是情感迷信。情感能力當中的“一致性”“向心力”極為重要,如果求檢驗、心存疑惑,“不一致”“離心的”,那么往往會爆發(fā)各種問題。情感,從來不是拿來檢驗的。
以上是情感在兩性關系上的體現(xiàn),如果說我們把情感能力放在愛情之外,那么這種體現(xiàn)會更加明顯。因為愛情之外不會涉及什么選擇,是完全的情感能力體現(xiàn)。比如在親情關系里,往往一個快樂、友善、歡愛的家庭,家庭中成員的情感能力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無論是交流對話、相處模式等,根本上來說情感能力也是人本身的一種處事素養(yǎng)。
情感,切勿約束
人性決定了人類總是在不甘心,對于情感的理性認知,對于“門當戶對”或者“客觀存在”認知,都會有天然的逆反心理。在人性中,情感經(jīng)常是理性或“偽理性”的反叛者。這種反叛既有對庇護者的反叛,也有對自身的反叛。
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如果給情感加上枷鎖的話,情感總在不自覺之間產生,這時候“偽理性”就會惶恐;如果有意去隔離情感,卻會莫名其妙產生情感,這些都是這種矛盾和反叛的真實寫照。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禁止孩子早戀、自我禁錮感情等,往往是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一種人性的必然。理智在說不,情感卻很誠實……
情感無法約束,但是卻可以引導。理智和情感之間并非勢不兩立,就像大禹治水一般,客觀認識人類的情感,是可以將情感按照既定方向疏導的。因為情感終究是人在釋放。
不回避、不拒絕,真實地去認識,按照自己真實的需要,去疏導情感走向,這才是對待情感最有效的態(tài)度。
那么可以引導情感,會不會讓情感失去真實、真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情感發(fā)乎于人,無論“相守、承諾、信任、取暖”,這些始終是真實而真摯的,深刻認知“情感能力”之后,情感一樣是真實的,甚至更加美好。理智地讓自己陷入一種好的“不理智情感”之中,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