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詞之國

【第91章】余生欲老海南村

詞之國 樂從心來 2080 2024-03-22 11:06:01

  “東坡不幸儋州幸”。在海南三年,蘇軾共創(chuàng)作詩歌一百七十余首,寫各類文章一百六十余篇,同時續(xù)寫完成了從黃州開始動筆的《易傳》《書傳》《論語說》三部經(jīng)學(xué)著作。他用最后的生命書寫出了人生與文學(xué)的輝煌。

  他的物質(zhì)需求是那么容易滿足,生活是那么自得其樂。寒冷潮濕的冬日,屋里升起爐火,他便感覺“先生默坐春風(fēng)里”。正午的陽光照射軒窗,讓人昏昏欲睡,正是“欲覺猶聞醉鼾聲”。這是何等的怡然自得??!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fēng)”,如此超然灑脫的詩句,根本看不出一個被貶謫者的愁悶心情。

  像蘇東坡這樣的文化巨人,來到一個偏遠落后的儋州,本身就是一個傳播先進文化的使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折射著他的人格魅力和滿腹的文化精神,儋州百姓與之接觸,本身就是一個文明開化的過程。

  蘇東坡在儋州開辦學(xué)堂,傳播中原文化,自編教材講授天文、地理、耕織、釀造、醫(yī)學(xué)等,因此,吸引了很多學(xué)者前來取經(jīng)。蘇東坡所居住的桄榔庵便成為海島上一個傳播文化知識的中心,大批學(xué)子慕名紛紛來儋州求學(xué)。當這些取經(jīng)之人把所學(xué)知識帶回到自己的地方,比如瓊州、萬州、崖州之后,又會承擔(dān)起使者的責(zé)任,把蘇東坡帶來的先進文化精神和人格魅力進行傳遞。以此類推,文明之花才在海南土地上逐漸開放。

  居儋州三年,蘇東坡敷揚文教,在他的影響下,儋州人賦詩作對蔚然成風(fēng),尤其民歌創(chuàng)作十分活躍。在民間,因受蘇東坡遺風(fēng)影響,儋州人民歌,也就是當?shù)氐纳礁鑴?chuàng)作極其活躍,創(chuàng)作題材也相當廣泛,求學(xué)、愛情、親情、整治、國家民族等無所不有。這就是東坡遺風(fēng),也是蘇東坡對儋州文化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蘇軾在儋州的作品流傳至中原后,成為中原人士了解儋州風(fēng)土人情的一個窗口,黃庭堅贊曰:“東坡嶺外文字,讀之使人耳目聰明,如清風(fēng)自外來也。”

  讓蘇軾最為愜意的,是他的“載酒堂”。載酒堂,是根據(jù)《漢書·揚雄傳》中“載酒問字”的典故而命名的。表面上看,“載酒堂”是蘇軾與朋友飲酒求樂的“會所”,實際上,是他以文會友、“問奇請益”、敷揚文教的地方。這個看起來十分簡陋的“載酒堂”,實現(xiàn)了中原文明和海南文化的有效對接,是海南文明進程的重要標志。

  這里不僅有“魚鳥親人”的怡悅,還有“載酒問字”的神圣和莊嚴。在儋州的三年時間,蘇軾不遺余力地傳播著中原文化。最顯著的貢獻,是親手培育了幾個優(yōu)秀的本土學(xué)子。此前,儋州一直沒人參加科舉考試,中原地區(qū)也一直沒有儋州人為官。

  在這些學(xué)子中,有幾位是蘇軾非常滿意的。像篤學(xué)上進、俠義好客的儋州人黎子云兄弟,“詞義兼美”、忠厚正直的瓊州“佳士”姜唐佐等人。蘇軾的“載酒堂”就是張中和黎子云兄弟倡議集資,并在黎子云祖宅邊修建的。后來,蘇軾成了黎家的常客,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吟詩飲酒,這給蘇軾枯燥苦悶的謫居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

  來自瓊山府的學(xué)生姜唐佐,是當?shù)貙W(xué)堂的一位老師,也是一位飽學(xué)之士。他一面認真教書,一面潛心讀書。可惜幾次參加科舉,均屢試不第。這其中有諸多原因,比如偏僻閉塞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語言不通,以及長途跋涉、水土不服、狀態(tài)不佳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海南孤懸中原之外,師資力量不足,中原文化滲透不夠。得知蘇軾被貶儋州,姜唐佐便帶著老母親從瓊山趕來拜師,并一直侍奉左右,深得蘇軾真?zhèn)?。姜唐佐氣質(zhì)不俗,文風(fēng)磊落大方,錯落有致,很有中州之風(fēng)。去廣州應(yīng)考前,蘇軾在他的扇子上題了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并鼓勵他說:“異日登科,當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參加會試,途經(jīng)河南汝州,順路拜會蘇轍。蘇轍把哥哥在北歸途中去世的消息告訴了他。姜唐佐拿出老師題字的折扇,蘇轍補寫了這首七絕的后兩句:“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苯谱魧μK轍表示不再參加任何考試,回到家鄉(xiāng)開辦學(xué)堂,把老師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種繼續(xù)播撒下去。后來,姜唐佐回到家鄉(xiāng),開壇講學(xué),終老鄉(xiāng)里。

  有了姜唐佐的“破天荒”,才有后來海南的人才輩出。從此以后,經(jīng)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董偱_紀事錄》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儋耳,講學(xué)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痹诤D系奈骞魞?nèi),人們專門設(shè)了一個蘇公祠,世世代代紀念他。

  “海天之外”,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然而儋州人對蘇軾的仰慕與懷念,卻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他所留下的人文印記,即使經(jīng)歷千年風(fēng)雨,也不曾磨滅。他與儋州大地和當?shù)匕傩盏倪@段“鴻雪因緣”亦將永載史冊,流芳萬古。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6月20日,65歲的蘇軾在儋州生活了三年零九天之后,終于接到大赦的詔令,北返中原。真的要走了,此時蘇軾的心情卻異常復(fù)雜。既有將與子孫團聚的喜悅,又有對儋州父老的不舍。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深情: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yōu)。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p>  他以詩明志,把海南當作故鄉(xiāng),而把出生之地蜀州看成寄生之地。可見蘇軾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異鄉(xiāng)的土地和這里的人民。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p>  這首詩是蘇軾在海南最后的作品,題目是《澄邁驛站通潮閣二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