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四十二集 夏姬亂陳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10106 2022-05-18 21:50:01

  白云蒼狗,風(fēng)云流轉(zhuǎn)。

  周定王二年,晉成公二年。秦共公嬴稻四年,病卒。子嬴榮嗣位,是為秦桓公。

  畫外音:晉成公信任上卿趙盾,授其執(zhí)政治國。趙盾便憑國君授權(quán)及個(gè)人好惡,重新組織晉國卿士大夫內(nèi)閣。此時(shí)晉國上層貴族,排列如下。

  其一荀氏。荀林父為卿,幼弟荀首受寵于成公,被封于智,因而開創(chuàng)智氏家族。

  其二郤氏。郤缺才華橫溢,與趙氏交厚,趙盾對郤缺欣賞有加,將其作為得力助手。

  其三先氏。先克因維護(hù)趙盾而被暗殺,趙盾投桃報(bào)李,使先榖為上軍佐卿。

  其四欒氏。欒枝死后,欒盾襲爵,木訥寡言,不露才干,故被趙盾忽視疏遠(yuǎn)。

  其五胥氏。始祖胥臣學(xué)識淵博,卻不善交往。至其子孫后人,更比乃祖遜色。

  其六士氏。因士榖被趙盾處死,家道中落。士會自秦歸晉,家族重新崛起。

  其七韓氏。韓厥本是趙衰養(yǎng)子,趙氏家臣,趙盾以其為三軍司馬,地位僅次于六卿。

  其八魏氏。獻(xiàn)公命畢萬為將,平滅魏國,便以魏地封之。其子魏犨,晉之重臣。

  晉成公四年,陳侯背晉向楚,晉正卿趙盾聞而大怒,遂聯(lián)合衛(wèi)侯共同伐陳。

  衛(wèi)侯不敢不從,便以大夫?qū)O免為將,引軍而出,只管聽從趙盾吩咐。未料便在此時(shí),晉成公詔令送達(dá)軍營,說北方赤狄大舉攻晉,包圍懷邑、邢丘,命正卿急速班師還救。

  趙盾無奈,只得按兵束甲以還。如此以來,非但伐陳再次落空,“晉軍避楚”之名已成定論,晉文襄霸業(yè)亦正式宣布結(jié)束。楚國便趁晉軍回撤攻鄭,取城下之盟以還。

  周定王五年,燕前桓公卒,宣公嗣位。是年齊、魯合兵,攻伐萊國(山東平度)。萊國甚古,在商代前曾都于今昌樂、臨朐附近,國境頗為廣闊,向東直達(dá)黃海。面對齊魯合擊,萊公迫不得已東逃,遷都黃縣,稱做東萊。三十五年之后,東萊終被齊國滅亡。

  便在此年,赤狄再侵晉國,直達(dá)黃河,收割向邑(濟(jì)源)及陰邑(孟津)禾稼以歸。

  趙盾大怒,再傳晉伯檄文,大會晉、宋、衛(wèi)、鄭、曹、魯諸侯,盟于黑壤(山西沁水),商議共伐北狄。魯宣公姬倭因晉成公姬黑臀即位時(shí),未曾遣使朝賀,趙盾遂不準(zhǔn)其與盟,姬倭羞慚逃歸。會盟已畢,諸侯各歸本國。

  晉成公六年,晉國攻秦,俘虜秦國將軍赤,班師歸來。

  便在克勝秦國不久,正卿趙盾病故,年五十五歲。

  晉成公因正卿趙盾歸天,一朝親政掌軍,便欲復(fù)興文襄伯業(yè),與楚王爭霸中原。

  七年,晉成公大會諸侯于扈。陳侯懼楚不至,成公大怒,乃派中行桓荀林父為將,就此率軍討伐。楚莊王以為趙盾已死,揮軍迎擊,楚軍輕敵,一戰(zhàn)而敗。晉成公大喜,飲酒過度,就此薨逝于軍中。荀林父只得奉梓班師,郤缺率群臣立世子姬孺為君,是為晉景公。

  楚莊王聞?wù)f晉成公死,乃大喜道:鄭子宋染指國鼎,大逆弒君,我本出師有名,早欲伐之,只恐晉軍來救。今逢其國喪,我再無后顧之憂矣!

  親統(tǒng)大軍,使公子?jì)臊R為將,來伐鄭國,問弒君之罪,兵至柳棼。

  鄭襄公聞報(bào),急使人向晉國告急,一邊與眾卿商議御敵。晉景公為彰伯主仁德,復(fù)使荀林父引兵救之。楚莊王未料晉師敢出,且不減往日之盛,遂移兵伐陳,以避晉國兵鋒。

  陳靈公大懼,遣使請降。于是楚兵借機(jī)下坡,受陳國請成之后約盟班師。

  鏡頭轉(zhuǎn)換,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魯宣公七年。

  黃河九曲十八彎,奔流向東,至鄭滑之地,忽然山呼海嘯,濁浪滔天。

  畫外音:這是有史記載以來,黃河首次改道。黃河原從今之滑縣附近,向北流向內(nèi)黃之西,再北流至河北巨鹿西,折而東北,流經(jīng)辛集、深州、武強(qiáng)等地,至天津南出海。經(jīng)此番改道之后,從滑縣附近向東,至河南濮陽西轉(zhuǎn)而北上,在山東冠縣北折向東流,至茌平北又折而北流,經(jīng)德州,漸向東北,經(jīng)滄州黃驊縣以北出海。

  晉國車馬一路跋涉泛濫黃水而來,相助鄭國。楚師聞報(bào)主動退避,轉(zhuǎn)而攻陳。

  鄭襄公大為感激,乃從晉景公訂盟于黑壤。

  會盟已畢,鄭伯并請就此一舉擊敗楚軍,以解鄭國迫在眉睫之憂。

  晉景公首次如此受人恭維,自覺責(zé)無旁貸,便命中軍大帥郤缺率師南向,與楚公子?jì)臊R交鋒對壘。郤缺不愧為中軍之帥,率輕騎趁夜偷襲,一戰(zhàn)而敗楚公子?jì)臊R。

  楚莊王在中原立腳不住,只得渡淮回師。

  捷報(bào)傳來,鄭人皆喜,惟公子去疾面有重憂。鄭襄公怪而問之,去疾奏道:晉之?dāng)〕?,看似可喜,其?shí)為憂。晉軍去后,楚必泄怒于鄭。晉距我千里之遙,豈可長為恃乎?臣憂自此以后,行見楚兵常在我近郊矣!

  襄公聞罷,無語以對,亦轉(zhuǎn)喜為憂。

  越明年,公子家病逝,楚莊王果然引師再次伐鄭,屯兵潁水之北。

  鄭襄公無計(jì)可施,乃召諸大夫問計(jì)。

  公子去疾進(jìn)言:楚師伐我,是以問弒君之罪為名。今公子歸生病卒,無人庇護(hù)子宋;其當(dāng)年弒君之罪,不得不究。主公可依法追治其染指國鼎,嘗黿弒君之罪,再以其首級,辭退楚師可也。

  襄公只得準(zhǔn)奏,乃命殺公子宋,暴尸于朝。并斫開子家歸生之棺,繼而逐其親族,不許容留鄭國。處置完畢,乃遣使函公子宋首,前至楚營,往謝楚王。

  鄭使:敝國逆臣?xì)w生,與子宋聯(lián)手弒君,今俱伏誅。蒙大王勞師遠(yuǎn)來主持正義,寡君復(fù)借大王虎威斬之,并愿受歃于上國。

  楚莊王許之,遂與鄭襄公約盟于辰陵,遣使往召陳侯共盟。

  未過三日,使者自陳國還奏:陳侯為大夫夏征舒所弒,國內(nèi)大亂,不能來歃盟矣!

  莊王驚問道:速道其詳!

  楚使再拜起向,乃向楚莊王敘說陳靈公被殺詳情。

  鏡頭閃回,陳國都城。

  陳靈公媯姓陳氏,名媯平國,陳共公媯朔之子。周頃王六年嗣位,陳國第十九任國君。為人輕佻惰慢,耽于酒色,逐于游戲。

  陳國朝中有兩位大夫,一名孔寧,一名儀行父,皆愛酒色,與靈公志同氣合,沆瀣一氣。

  朝中又有一個(gè)大夫,名喚夏御叔,子名夏南,號徵叔,為朝中司馬。

  御叔之妻夏姬,生來妖嬈嫵媚,絕色美貌,同時(shí)卻又淫蕩無雙,瞞著丈夫兒子,與陳靈公、孔寧、儀行父君臣三人同時(shí)通奸,常在深宮聚淫。

  陳靈公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身穿夏姬內(nèi)衣,當(dāng)內(nèi)侍之面,在朝堂上赤身嬉戲。

  大夫泄冶進(jìn)諫:君臣淫亂,民何效焉?且男著女衣,成何體統(tǒng)?君其藏之!

  陳靈公道:大夫休言,寡人改過便是。

  泄冶再拜退出,陳靈公乃將此語告訴孔寧、儀行父。

  二人道:身為臣下,當(dāng)?shù)罱揖髦?,以邀諍諫之名,留其何用?不如殺之。

  陳靈公納其諂言,于是便命侍臣赍持寶劍,往泄冶府宅傳詔,命其自殺。

  忽一日,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三人微服巡游城中,路過夏府,便往其家,要求喝酒。夏南為盡地主之誼,只得相陪。從午至夜,君臣皆醉,狂言無忌。

  陳靈公見夏徵舒來往斟酒,便對儀行父笑道:此子長相酷似寡人,莫非是我親生?

  此話聲音本來甚微,未料儀行父酒后失態(tài),竟哈哈大笑:君是長面,彼是圓臉。不是君侯親生,實(shí)乃為臣親授之種也!

  因長笑高叫,滿堂皆聞。雖未指名道姓,但二人說話之時(shí),兩雙眼睛皆都看向夏徵舒,其中之意,何人不知?

  夏徵舒怒滿胸膛,遂悄悄出廳,來至家兵營舍,挑選十名勇士,皆都善射,命背弓挎箭以出,潛藏馬棚之中,安排如此如此。然后復(fù)回前廳,再陪靈公等君臣三人飲酒。

  夜闌更深,靈公大醉,遂命止酒,擺駕回宮。

  眾射手聽聞堂上歌舞止歇,人聲喧嘩,知道宴罷席散,遂隱身草垛之后,張弓搭箭以待。未過片刻,陳靈公來至馬棚,等候侍從牽馬駕車,欲登車回宮。

  夏徵舒看得清楚,大聲喝道:還不動手,更待何時(shí)!

  只聽弓弦響處,陳靈公早已咽喉中箭,倒地?cái)烂?p>  眾人正發(fā)愣時(shí),馬棚中又連發(fā)數(shù)矢,將靈公御者及護(hù)衛(wèi)射死。

  孔寧與儀行父甚是滑溜,走在最后,見靈公被弒,奔出夏府,也不回家,一溜煙便驅(qū)車出城,逃往楚國。陳靈公漏網(wǎng)侍衛(wèi),將兇信報(bào)回宮中,太子?jì)偽绱篌@,也連夜逃往晉國。

  夏徵舒猶不罷休,遂帶家甲闖宮上殿,連夜召集群臣,宣布自立為君。

  次日辰時(shí),楚莊王使節(jié)來至陳國,在街上聞此奇事,便不敢入宮,化妝棄車而逃。

  楚使一口氣跑回楚軍大營,來向莊王稟報(bào)陳國之變,如此如彼,詳說一遍。

  楚莊王聽罷,直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問:此位夏姬是何來歷,如此淫蕩?

  楚使:此位艷婦,原是鄭靈公之妹,嫁給鄭國株邑大夫夏御叔為妻,故稱夏姬。此女極不安分,在出嫁前便與自己異母兄公子蠻私通亂倫。嫁給夏御叔不到九個(gè)月,便生一子,名為夏南。逾數(shù)年,夏御叔便也撒手人寰,夏姬便成寡婦,獨(dú)守空房??讓帯x行父二人垂涎夏姬貌美,亦知其放蕩成性,遂常以替亡友照顧孤子為名,經(jīng)常出入夏府。一來二去,三人勾搭在奸,孔、儀二人復(fù)將夏姬載入內(nèi)宮,獻(xiàn)給陳靈公。

  楚莊王:竟有此事!

  楚使:還有更驚人者。夏姬有癖,每于床第之間,興奮之余,愛將自己所穿褻衣送給情夫。則未過半載,孔寧、儀行父及陳靈公皆獲贈美人褻衣,愛如珍寶,貼身穿著。于是便有君臣三人公然在朝堂上互相較量,赤身露體,炫耀各自身上,著有夏姬所贈褻衣之事。

  楚莊王:此等艷事,莫非是卿杜撰,以博寡人一笑乎?

  楚使:非也,有鄭國民間諷詩為證。其詩文曰: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駕我乘馬,說于株野。乘我乘駒,朝食于株!

  楚莊王聞罷,勃然大怒:君戲臣妻,臣子復(fù)又弒君,且公然篡位,天下寧有此事!

  便在此時(shí),宮衛(wèi)入報(bào):鄭國大夫孔寧、儀行父二人逃亡至此,求見大王。

  楚莊王:來得好。令其二人入見。

  孔寧、儀行父入帳,參拜莊王,伏地痛哭。

  楚莊王:二卿不在陳都,來此何為?又所哭何事?

  孔寧:夏徵舒造反弒君,并篡位滅陳。誠請大王主持公道,除賊復(fù)國。

  楚莊王冷笑:則你君臣三人,共淫人母,便不許其子報(bào)復(fù)耶!

  二人聞罷,臉上變色,伏地稱罪,再不敢言。

  楚莊王遂命擂鼓聚將,并集群臣商議,要征陳國,討伐夏徵舒弒君之罪。

  楚公族大夫屈巫字子靈,乃屈蕩之子,聞夏姬美貌絕倫,淫心大起,力勸莊王興師伐陳,并自請為先鋒。楚莊王不答,又問令尹孫叔敖意見。

  孫叔敖言道:無論其起因如何,弒君篡位,陳罪宜討!

  莊王意決,遂親引三軍,命屈巫為先鋒,直奔陳都而來。夏徵舒聞報(bào),自知不敵楚王大軍,且國中人心皆不助己,于是棄城而逃,潛奔封邑株林。

  陳大夫轅頗見夏子南已逃,乃與諸臣商議:楚王以討弒君之罪為名來伐,實(shí)為我陳國庫藏田土也。

  眾臣:此話不錯(cuò),絕不可使楚師進(jìn)城,禍害我國人。

  轅頗:若要拒楚師于城外,只可擒執(zhí)夏徵舒,遣使送至楚營求和,以保全社稷。

  眾臣:大夫所言甚是,此為上策。

  商議已定,轅頗乃命兒子僑如,統(tǒng)兵前往株林,擒拿徵舒。

  然而軍未及發(fā),楚兵已至城下。百姓恐被攻打,開門迎入。

  楚莊王整隊(duì)入城,下令不準(zhǔn)擾民。轅頗至此無計(jì)奈何,只好率領(lǐng)陳國百官,迎至城門,齊來參見。楚莊王深加撫慰,即留公子?jì)臊R引本部軍屯扎城中;復(fù)命轅頗父子為前導(dǎo),自引大軍在后,出城往株林進(jìn)發(fā),來擒夏徵舒。

  因楚軍行動迅速,夏徵叔不及逃走,手到擒來,并其母夏姬,亦被俘捉。

  夏姬至楚莊王車前,施展狐媚手段,再拜言道:賤妾命懸大王,倘賜矜宥,愿充婢役。

  莊王見夏姬顏色妍麗,心志迷惑,便謂諸將:我欲納之為妃,如何?

  諸將面面相覷,皆不答言。屈巫諫道:不可!大王用兵于陳,是明討夏子南弒君之罪,若納夏姬,是貪其色也。討其子而納其母,恐天下不服。且此婦夭子蠻,殺御叔,弒陳侯,戮夏南,出孔、儀,喪陳國,不祥為甚。大王何必因此淫物,斷送楚國霸業(yè)?

  莊王沉思片刻:子靈之言是也。只是尤物難得,棄之可惜。我聞連尹襄老近日喪偶,家室無主,便將夏姬賜為繼室可也。

  于是召襄老至前,以夏姬賜之。襄老意外之喜,連連叩謝。

  屈巫本欲留為自用,見賜與襄老,暗暗叫苦:可惜一塊天鵝肉,落在老狗口里!

  楚莊王還師陳國,令將夏徵舒押出栗門,處以車裂之刑,以儆天下為臣而弒君者。

  車裂夏徵舒已畢,便滅陳國,改設(shè)為楚國屬縣,封公子?jì)臊R為陳公,使守其地。

  楚莊王就此班師,并將陳國大夫轅頗等一班臣僚帶回郢都。

  時(shí)當(dāng)齊惠公薨,公子無野即位,是為頃公。楚大夫申叔時(shí)出使齊國,往行吊舊賀新之禮,還國后行于街衢,便聞楚王滅陳置縣之事。于是上殿面君,先奏聘齊之事,然后上奏。

  申叔時(shí):臣自齊國返郢,聞楚郊有人牽牛,取徑于他人之田者;因踐田中禾稼,被田主怒奪其牛,二人訟之于官??h官問臣此獄怎斷,臣不能答,故請問大王,當(dāng)如何決斷?

  楚莊王:牽牛踐田,固曰有過在先,但所傷未多。田主復(fù)奪其牛,太過甚矣!寡人若斷此獄,當(dāng)薄責(zé)牽牛者,使償損禾之價(jià),而使田主還其牛。

  申叔時(shí):此乃明斷!大王則何明于斷獄,而昧于斷陳?

  楚莊王:此話怎講?

  申叔時(shí):夏徵舒有罪,止于弒君,未至亡其國也。王討其弒君之罪足矣,又取其國,此與因傷禾稼而牽人之牛,有何異哉?

  楚莊王:卿言善哉,寡人敬諾!

  立召陳大夫轅頗上殿,因而問道:陳君太子,現(xiàn)今何在?

  轅頗答道:向聞逃往晉國,今不知何在。

  楚莊王:陳國內(nèi)亂,寡人代周天子予以薄懲而已,豈可滅其社稷!今放卿等還陳,可迎太子復(fù)國,立之為君。此后宜世世附楚,勿依違南北,有負(fù)寡人之德。

  轅頗驚喜意外,頓首再拜:大王于陳,猶如生死人而肉白骨,陳國累世不忘大恩!

  楚莊王大喜,于是命將轅頗、孔寧、儀行父,及諸陳大夫皆都釋放。又遣使隨同前往,調(diào)公子?jì)臊R還楚。轅頗率諸大夫還陳,嬰齊自回郢都。

  陳國諸卿復(fù)又至?xí)x,迎太子?jì)偽鐨w陳,立為國君,是為陳成公。

  公元前599年,周定王八年。

  定王姬瑜將劉邑封給胞弟姬季子,稱劉康公。

  至此姬姓劉國正式建立,康公乃為姬姓劉氏肇姓始祖。

  陳成公復(fù)國,重整旗鼓,另立朝班。及次年國內(nèi)復(fù)寧,乃正式將陳靈公下葬。此時(shí)其尸已臭,面目亦朽不可辨,可謂是君淫臣妻之報(bào)。

  安葬靈公已畢,百官還于京城,各歸己府。

  孔寧白日撞鬼,見夏徵舒挾弓持箭,公然自前門入府,前來索命。直被駭?shù)镁裆y,因得狂疾,自赴池中而死。

  其后未久,儀行父夢見陳靈公、孔寧與夏徵舒三人同至己府,來拘自己到陰司對獄。自此亦得暴疾,不期年吐血而卒,臨死前痛苦萬狀,丑態(tài)盡出。

  公子?jì)臊R既返楚國,入見莊王,自言因失陳封,別請申、呂之田。

  屈巫諫奏道:北方之賦,國家所恃以御晉寇者,不可以充私賞。

  莊王以為言之成理,于是乃止。其后申叔時(shí)告老,屈巫卻自請為申公。

  嬰齊因此大怒,由是便與屈巫有隙。

  莊王十六年夏,楚國以武力懾服鄭國,并與鄭、陳在陳邑辰陵盟會。但盟后不久,鄭國又主動向晉國求和。楚莊王為徹底征服鄭國,便于十七年春再度親征,率領(lǐng)大軍攻鄭。

  連尹襄老為楚軍前部,率先而進(jìn)。

  帳前健將唐狡,自請率部下百人為三軍開路,襄老壯而許之。

  唐狡引部先發(fā),所至之處皆拼死力戰(zhàn),鄭軍當(dāng)者輒敗。由此兵不留行,每夕掃除營地,以待大軍。襄老因此勢如破竹,扎營新鄭城外,以待王師大軍。

  直到第五日上,楚莊王方率諸將抵達(dá)鄭郊,下令安營扎寨,休兵三日。

  楚莊王:遣使入城,傳我檄命。若鄭君不降,則一鼓破城,并滅其國。

  諸將領(lǐng)諾,使者討書在手,馳馬而去。

  便在此時(shí),襄老率引部將來見國君,入帳參拜。莊王見而大喜,獎(jiǎng)慰有加。

  楚莊王忽然驚奇問道:孤王此番一路北來,未曾有一兵之阻,大軍亦無半日之稽。卿為前部,日進(jìn)百里,沿途卻敵,如掃煙塵,老當(dāng)益壯,可喜可賀!

  襄老拜謝,回頭召喚唐狡上前,奏于莊王:此番連戰(zhàn)連捷,非臣之力,乃副將唐狡拼力死戰(zhàn),兵不留行所致也!

  莊王審視唐狡一番,贊道:真壯士也!孤當(dāng)重賞,以勵(lì)三軍將士。

  唐狡急跪在地,連連叩首道:臣受君王之賜已厚,今日聊以報(bào)效,不敢復(fù)叨重賞。

  楚莊王:寡人今日初會將軍之面,何時(shí)曾賞賜于你?

  唐狡:當(dāng)年絕纓之會,醉后失德,牽扯許姬美人之袂者,即下臣也。蒙君王不殺之恩,今番故此舍命相報(bào),不敢求賞。

  莊王聞言吃驚,繼而息道:未料許美人早死經(jīng)年,當(dāng)年絕纓勇士仍在。倘寡人當(dāng)時(shí)明燭治罪,安得賢卿今日之效死力戰(zhàn)?

  乃命軍正,紀(jì)其首功,俟平鄭之后再行重賞。

  唐狡再拜而出,留書于主將襄老:末將今日死戰(zhàn),以贖當(dāng)年國君隱而不誅之罪。今鄭都立待可破,臣不敢邀君王后日之賞!

  于是趁夜遁去,從此不知所往。

  第四日上,莊王不見鄭伯遣使出城求成,傳令四面修筑長圍攻之,十余日晝夜不息。

  鄭襄公盡驅(qū)百姓修筑城垣,使國人男女皆都上城巡守,只待晉兵來援。然而晉軍三月不至,鄭國軍民堅(jiān)守百日,城中矢盡糧絕,力不能支。

  百日過后,楚將樂伯自皇門先登,劈開城門,放楚軍入城,鄭都遂破。

  莊王下令不許擄掠,三軍肅然凜遵,鄭民免于驚擾。鄭襄公肉袒牽羊出城,來迎楚師,求成請降。楚莊王欲待允其所請,公子?jì)臊R忽然出班,上前進(jìn)言。

  公子?jì)臊R:鄭國死守百日,致我損兵折將;今力窮而降,非出于真心實(shí)意。與其赦而復(fù)叛,不如就此滅之!

  楚莊王:卿言甚是。但孤不欲復(fù)聞申公,蹊田奪牛之喻也!

  即命城內(nèi)楚軍皆出,退后三十里下寨安營。鄭襄公親隨莊王至營,留下羊酒犒軍,謝罪請盟,并留弟公子去疾為質(zhì)。莊王終納其款,放襄公回鄭。

  畫外音:春秋時(shí)期,歷代鄭國之君,皆明知不是晉、楚兩國對手,向來都是晉伐附晉,楚攻附楚。因何至于襄公,卻舉國拼死抗楚,長達(dá)百日之久,然后方才求成服輸?原來內(nèi)中自有玄機(jī)。鄭襄公即位以來,為擺脫遭受兩強(qiáng)交攻困境,便一直尋找機(jī)會,企圖策動晉、楚兩國決戰(zhàn),擇其勝者而從之。自城濮之戰(zhàn)后,晉楚圍繞攻鄭救鄭,每次都是稍觸即解,都不愿在無絕對勝算下,肯作決一死戰(zhàn)。但兩國中若有一方欲滅鄭國,并據(jù)其地以為己有,另一方則必作殊死之爭。鄭襄公以死抗楚百日,見晉軍終于不至而降,便是為此。

  鏡頭閃回。楚軍圍鄭之時(shí),鄭襄公遣使赴晉,請發(fā)兵攻楚,以解鄭圍。

  晉成公接見鄭使,許以發(fā)兵。遂命三軍齊發(fā),拜荀林父為中軍元帥,先縠副之;士會為上軍元帥,郤克副之;趙朔為下軍元帥,欒書副之。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

  復(fù)調(diào)魏錡、趙旃、荀罃、逢伯、鮑癸等數(shù)十員大將,兵車六百乘,自絳州進(jìn)發(fā)。夏六月,到黃河口安營下寨,止于河北。楚莊王早已聞報(bào),但因鄭都未下,為麻痹晉軍,便兩度遣使至營,求和示弱。晉軍主將荀林父依如從前,無意決戰(zhàn),遂答應(yīng)議和,并約定盟期。

  如此以來,晉國便中楚莊王緩兵之計(jì)。

  結(jié)果所約盟期未至,鄭都已被攻克,鄭襄公親至楚營請和,并留弟公子去疾為質(zhì),楚軍已無后顧之憂。正當(dāng)荀林父行將盟會之時(shí),楚莊王已撕毀盟約,調(diào)兵遣將,準(zhǔn)備決戰(zhàn)。

  時(shí)近中秋,草壯馬肥,正是會獵爭戰(zhàn)最佳時(shí)節(jié)。

  楚莊王發(fā)出命令,先使小股兵力前往晉營,襲擾誘戰(zhàn),以探敵軍虛實(shí)。

  晉將魏錡、趙旃未得元帥軍令,便即冒然出營,攻擊楚師。

  楚國襲擾之師佯敗,回營交令:晉師主力皆在河北,河南只有兩營兵馬,今來追我。

  楚莊王:妙哉。此番荀林父再若避戰(zhàn),除非舍棄此兩營之軍,任其被我吞食。

  于是下令,全軍出營,全力反擊。魏錡、趙旃未料如此,將要回師北渡,已自來之不及,便被陷于重圍之中。

  早有斥侯報(bào)至河北大營,荀林父至此方知上當(dāng),懊悔不及,只得揮師南渡,來救兩營軍馬,被迫匆促應(yīng)戰(zhàn)。

  楚莊王聞報(bào)晉軍渡河,于是親自麾軍北行,至于郔邑扎營,并問諸將,戰(zhàn)和之計(jì)。

  令尹孫叔敖進(jìn)言:今我已得鄭國,何用尋仇于晉?不如全師而歸,萬無一失。

  嬖人伍參奏道:臣以為不然。若我今番避晉,鄭必再次反楚。王若爭霸中原,非與晉決戰(zhàn)不可,以堅(jiān)鄭國之志。戰(zhàn)若不勝,南歸而已,晉軍其奈我何?

  孫叔敖怒道:卿嬖人而已,何敢輕與軍戎重事?我軍昔歲入陳,今歲伐鄭,師勞兵敝。倘若戰(zhàn)而不捷,雖食伍參之肉,豈足贖罪?

  伍參反駁道:軍戎戰(zhàn)事,亦非生而知之,更無貴賤之分。若戰(zhàn)而捷,令尹可謂無謀者矣;如其不捷,我伍參之肉將為晉軍所食,何能及于令尹之口?

  孫叔敖聞言愈怒,于是不理伍參,當(dāng)即下令:回車向南,倒轉(zhuǎn)旌旗,準(zhǔn)備回師!

  伍參見楚莊王面現(xiàn)猶豫之色,高聲言道:令尹且慢!且聽伍參一言,然后退兵不遲。

  孫叔敖:又有何話說?

  伍參:此時(shí)晉國,自趙盾及康公亡故,已大非昔日可比。荀林父執(zhí)政,兼為中軍之帥,才不服眾,令不能行,此晉之可勝一也;其副佐先縠剛愎自用,不肯聽從主帥命令,且又對下不仁,諸將亦不肯服從其命。魏錡、趙旃違命出戰(zhàn),便是明證,此晉之可勝二也;荀林父、士會、趙朔三帥互不相統(tǒng),欲專權(quán)行事而不能,欲聽命行動而無其上,則大軍聽誰?此晉之可勝三也。況彼臣子為帥,我則國君親征;若我軍撤退,是君避臣,何恥辱至甚此者?

  楚莊王聽罷,乃遍問諸將:卿等意下如何?

  議論結(jié)果,中軍元帥虞邱、連尹襄老、裨將蔡鳩居、彭名四人附和令尹,主張退兵;公子?jì)臊R、子谷臣、子側(cè)、屈蕩、潘黨、樂伯、養(yǎng)繇基、許伯、熊負(fù)羈、許偃等二十余人,則贊成伍參,俱請決戰(zhàn)。楚莊王見此,起身離座,親將令尹孫叔敖勸回,虛心下意相請。

  楚莊王:諸將既有效命之志,寡人豈可只思萬全之計(jì)?請令尹北向,決戰(zhàn)晉師。

  孫叔敖應(yīng)諾,便傳將令:既曰決戰(zhàn),臨敵時(shí)后退者,斬!

  晉軍渡河,駐扎于敖、鄗二山之間(今河南滎陽縣北)。

  鄭襄公為求鄭國久安,正自希望兩強(qiáng)決戰(zhàn),遂派皇戌為使,至?xí)x營來見荀林父。

  皇戌:大帥!今鄭國所以屈服楚國,是因堅(jiān)守百日,而貴軍不至;為免于覆亡,不得已請成,非是敢對晉國抱有二心也。楚因?qū)覄俣湥以谕鈹?shù)月,師老兵疲,又不設(shè)備,若晉軍全力攻擊,我鄭軍再暗中助之,楚軍定敗,此后絕不敢窺視江北矣!

  荀林父:待我與諸將商議,然后回報(bào)鄭公。

  皇戌應(yīng)諾,告辭回國。荀林父于是召集眾將,商議決戰(zhàn)之計(jì)。

  中軍佐先縠進(jìn)言:敗楚威鄭,在此一舉。且我軍已渡河,有進(jìn)無退,戰(zhàn)之可也!

  趙括、趙同附和:率師以來,唯敵是求??藬车脤儆趾钨??必從彘子!

  下軍佐欒書反駁:諸公之論非也。我聞楚滅庸國以來,爭霸中原之心日熾,厲兵秣馬,全民皆兵。其君在國,則無日不教訓(xùn)國人,說甚民生艱難,禍至無日,戒懼不可以懈??;其王在軍,則無日不告誡將士,說甚勝利不可仗恃,紂王百戰(zhàn)百勝,終于滅亡。彼楚國君臣不驕,軍事有備,勝之何易?鄭伯遣使勸我決戰(zhàn),是欲使鷸蚌相爭,彼鄭國漁翁得利也。我若勝,其從晉;我若敗,其從楚。是以我晉國為卜,不能聽也!

  趙朔贊成:欒將軍所言甚善,是使晉國長治久安良策也!

  因見眾論不一,荀林父猶豫不決。便在此時(shí),人報(bào)楚王派大夫樊姬為使,前來議和。

  先縠叫道:此是借議和為名,前來試探軍情。不如殺之,乘勢發(fā)兵,攻其不備。

  荀林父不悅道:是何言耶!自古以來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況我方伯大國乎?

  由是命楚使入帳,以禮相待。樊姬拜見荀帥,當(dāng)晉軍諸卿將佐之面,盡其謙卑之狀。

  樊姬:我軍北來,在于撫鄭弒君之亂,豈敢得罪晉國?在下奉楚王之命,來照會元帥,來日楚必回軍南下。亦請貴軍不必久留鄭國,兩下就此罷手言和,豈不是好?

  荀林父聽罷,默然良久,并不作答。

  上軍佐士會:大夫此言善哉!昔平王東遷洛邑,命我先君文侯:‘與鄭夾輔周室,毋廢王命!’今鄭不能為諸侯表率,寡君方使我等問罪,豈敢勞煩大夫迎送?敢拜楚君之命!

  樊姬聽罷,離席遜謝。

  先縠見士會如此回答,氣憤難當(dāng),對身邊趙括低聲道:隨大夫答詞,何諂媚如此!

  趙括會意,起身對樊姬道:敝國上軍佐所言,非我國君本意。我家主公臨行時(shí)囑咐,是必將楚軍趕出鄭國,不許避敵!我等不敢違命,惟大夫回營,如實(shí)轉(zhuǎn)告楚君可也。

  樊姬不喜不怒,起身拱手:諾!必將晉侯之言,轉(zhuǎn)告我王。更無別說,敬請告辭。

  于是返回楚營,歸奏楚王: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晉軍將帥不和,此戰(zhàn)必可勝也。

  乃將此行詳情,具實(shí)以告。楚莊王意決,乃遣許伯、樂伯、攝叔三人,駕駛單車前往,向晉軍挑戰(zhàn),自親引大軍隨后逼近。三將奉命馳往,將近晉營,攝叔忽然下車,手執(zhí)短刃跳進(jìn)軍壘,殺一人取其左耳,復(fù)生俘一人,夾于肋下而還。

  晉軍驚愣半晌,這才反應(yīng)過來,急報(bào)主將鮑癸,出壘追擊。

  楚國三將單車馳還,途中揚(yáng)塵飛沙,驚起一頭麋鹿,卻不落荒而去,只在車前奔跑。

  樂伯好整以暇,對許伯及攝叔道:適才攝叔于萬馬軍中,割一耳、擒一俘而出,確是勇不可當(dāng),某自愧不如。但二公可觀我射,比養(yǎng)繇基如何?

  言猶未了,弓弦響處,那麋鹿隨聲突翻一個(gè)筋斗,已倒在車前。

  許伯及攝叔俱都喝彩,叫道:妙哉!真神射也。

  樂伯挎起雕弓,飛跳下車,掇起麋鹿,復(fù)縱上車,輕若無物。便在此時(shí),背后吶喊聲起,三人于車上回頭,見十余乘戰(zhàn)車如風(fēng)追至,為首者正是晉將鮑癸。

  許伯為御,驅(qū)馳不停。

  樂伯立于車上,對鮑癸叫道:我等三人酒后行獵,誤入貴軍營壘,玩笑而已,并無他意。今酒醒知錯(cuò),尚請恕罪!所擒之將,即刻送還;所殺之士,請以麋鹿償之,未知可乎?

  說話之間,許伯已輕勒轅馬之韁,緩下奔馳速度。攝叔將那俘虜輕輕一放,推下車去;樂伯舉起手中麋鹿,運(yùn)足力氣,大喝一聲:去!

  那鹿飛出數(shù)十丈外,直擊鮑癸戰(zhàn)車。

  鮑癸吃驚非小,釋其兵器,張開雙臂,蹲成馬步,運(yùn)足力氣去接。只聽嘭地一聲大響,鮑癸雖然接住那鹿,但也被撞飛起來,在空中翻個(gè)跟斗,這才踉蹌落地。

  鮑癸只感胸悶至極,一口鮮血便要噴涌出來,急扔下麋鹿,調(diào)息半晌,方使呼吸均勻,將那口熱血壓回腔內(nèi)。再抬頭看時(shí),見三員楚將已經(jīng)絕塵而去。只得下令停止追擊,載那被俘軍士及麋鹿還營。晉軍滿營眾將,聞?wù)f三員楚將單車擒俘逃去,皆都大嘩。

  魏锜、趙旃二將,求做公卿不得,心懷怨恨,欲使晉軍失敗,便趁機(jī)向元帥請戰(zhàn)。

  魏锜:豈只楚營有此勇士,我晉軍無有?末將也請單車赴敵,去向楚軍挑戰(zhàn)!

  荀林父:我等尚未決定是否與楚決戰(zhàn),豈可如此便效莽夫之為!

  二將聽出元帥是欲言和,乃回轉(zhuǎn)話頭:既元帥如此說,則我二人愿赴楚營請盟。

  荀林父見說,轉(zhuǎn)怒為喜,于是許之。二將領(lǐng)命,離營而去。

  士會、郤克:雖曰言和,大軍亦應(yīng)備戰(zhàn)。否則楚軍突然來襲,則我必遭失敗。

  先縠冷笑:鄭人勸我決戰(zhàn),公等弗敢從;楚人來求成,公等又云弗能好也。師無成命,多備何為?

  說罷起身,拂袖而出,竟回本營,召集部將聚飲而去。

  士會怒道:似此跋扈將軍,絲毫不將元帥放在眼中,此戰(zhàn)如何能勝!

  荀林父聞此,只是嘿然不答。士會急回本營,命鞏朔、韓穿二將,在敖山前布設(shè)七道伏兵,進(jìn)行警備。中軍大夫趙嬰齊心知必?cái)。嗯伤吭诤影稖?zhǔn)備船只,以備渡河歸路。

  魏锜、趙旃二將,名曰求和,其實(shí)帶領(lǐng)部從持戈攜矢,前往挑戰(zhàn)。

  楚令尹孫叔敖聞報(bào)晉軍執(zhí)兵而來,遂命三軍布下陣式,安排迎戰(zhàn)之計(jì)。(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