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電
卜室外,電閃雷鳴著。
卜室內(nèi),忽而被映得通透敞亮,忽而又暗淡無光下去。
一場暴風(fēng)驟雨,正處于即將到來與可能不會到來的臨界時點上……
雖然,三天前,我的卜官巫子,就已經(jīng)測到,今日的天氣會異常突變,卻因臨時去照料受了腿傷的大弟子昔邇,走得太急,連隨身的雨具也沒來得及帶上。想必,不過半晌的功夫,指定是回不來的。
月有陰晴圓缺、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卜師心里多少有數(shù)。往往不會因失算而失策,惟獨會因情急而失態(tài)。
然而,就這一時點而言,雨,下與不下,始終仍是個關(guān)于量子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哲學(xué)問題!
正當(dāng)我被這些無關(guān)緊要的閃念充斥著,“腹甲”一陣陣地殼疼,此刻,小兕卻在思考著另一個角度:“圭圭,為什么雷公和電母每次吵架,都是電母略勝一籌?”
“難道不是由于,電母的光速,比雷公的聲速,快了八十八萬余倍,所致嗎?”
“不!”
“呃?”我詫異地望向她。
“而是,因為愛情??!”
“何以見得?”我反問。
“不然,為何,無論電母跑去哪兒獨自生悶氣,雷公總能緊隨其后、窮追不舍地找到她呢?……間隔時間長短,也只取決于他們暫時的距離遠近,罷了?!?p> “……”我忽然語塞,竟無證反駁她了。
愛情嗎……謂何?
大致上,我的理解,也就是,在過去那些自己被追過的日子里,往往是南域方國境內(nèi)春季和秋季天氣大好的時候,總會有些才、貌、德三全的雄龜,契而不舍地圍著我在水下游來游去的場景……只是,大多不為我所青睞,而已。
正如,誰的青春不沖動?誰的失戀不心痛?誰的生命不承重?
愛情,不過是被“電”了一下的錯覺,甚至,是N多下的幻覺吧?
三千年之后,唱的: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如我,如她,真是等到在殷墟的葬坑里同睡了三千年之后,如今,卻也分不清什么是神話、什么是現(xiàn)實了!
風(fēng)雨雷電既此,愛恨情愁亦然,到底是物質(zhì)決定了意識,還是意識決定了物質(zhì)?人類都爭論了數(shù)千年,沒個定論。
單憑,我這只剩下了一片腹甲的龜殼,再加上她那塊如此鳳毛麟角的獨角雷獸骨,就算是,將我們彼此僅存的脫氧核糖核酸所攜帶著種族智慧的全部遺傳信息,都加到一起,恐怕,再怎么琢磨,也是徒勞……
無奈之余,又瞥見,案幾上擺著巫子離開之前剛剛刻完冢宰的那片卜辭:七月癸酉卜,大雨,雷電,忌出……
此刻,閃電飛光,再次從天而降,竭盡全力地瞬間劈開了遠處墨灰色的天際;隨即,掣電轟雷、如影相隨,形聲并茂,如同山崩海嘯。
雷、電,是陰陽之動能,以回薄成雷,以申洩為電。二者本就是描述同一個自然天象的兩個特征緯度。
天地間,陰陽相薄相吸之時,天閃耀為電,天威動成雷。雷始于電。電是雷發(fā)出的光,激烈明亮;雷是電震動的聲,威懾四方。
最初甲骨文的“電”,是“申”字,而,當(dāng)時的“申”,也同“神”。
看上去,很像神秘而令人驚恐的“霹靂”、朝各個方向開裂伸展,更像是一只上天入地的龐大神獸的模樣。
而,最初甲骨文的“雷”,貌似就是這只神獸發(fā)出的驚天動地的響聲……
許久,巫子歸來,端詳著案幾上的那片卜辭,又暗自曰道:雷電俱至、威明足豐。然則,他卻沒有將這八個字刻出來。
后來,聽說,當(dāng)晚,武丁王夢到一個叫“說”的圣人。次日醒來,卻發(fā)現(xiàn)此人并不在已有的群臣百官之中,便派人到處尋找。
最終在作為虞、虢間交通要道的傅巖地區(qū),一處因澗水泛濫沖壞的道路附近,找到了那位“夢中賢能之士”。
先前,這位隱士因生活貧窮窘迫,為了換取日??诩Z、勉強維系生計,才不得不穿著粗麻布衣服,帶著索鏈,與一群刑徒一起服役筑路。
武丁王見之,也能說話了,與隱士交流后,非常認可對方的才華,而且,還用地名“傅”作為他的姓氏、賜名為“傅說”。后來,任命他為相。
在傅說的輔佐下,殷都漸漸出現(xiàn)了“武丁中興”的盛世……
從巫子那里聽聞,先前,杞家軍在與西北部的土方交戰(zhàn)中大獲全勝,之后,又連續(xù)滅了土方周邊的三個部落方國。武丁王得知捷報后,倒是非常寬厚大氣,將其征得的土地、珠寶、牛馬、戰(zhàn)俘和美女全都賞給了杞家軍,而且,還授予了杞家軍總將領(lǐng)杞帥為“杞侯”的官爵之位。
盡管,杞候遠在殷都城外駐守多年,但可以稱得上是為商朝開疆拓土、守護版圖的三代戰(zhàn)將元老之一了。
杞侯屬下的大將軍之女,一直心儀爭子多年。但是,早已經(jīng)三十而立的爭子一直心如止水,并以“巫不誤人”為由,謝絕了對方多次明里暗里的示愛求娶。
爭子深知,自己注定一輩子是孤家寡人獨居的命,那些桃花運,萬萬不敢招惹半分,只是害怕傷人傷己、不能善終啊……
【本章附:】
尺波電謝,物是人非。尺波電謝,何意?
尺波:尺水微波,淺水、小股水流、微小的波浪。電謝:閃電的消逝。比喻人世短促,光陰如水、轉(zhuǎn)瞬即逝。
西晉·陸機·《長歌行》:寸陰無停晷,尺波豈徒旋。(李善注:言日無停景,川不旋波,以喻年命流行,曾無止息也。)
晉·葛洪《抱樸子·嘉遁》:寸膠不能理黃河之濁,尺水不能卻蕭丘之熱。(注:蕭丘在南海中,上有自然之火,春生秋滅。生一種木,但小焦黑。)
南朝·梁·劉孝標(biāo)《重答劉秣陵沼書》: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泫然不知涕之無從也。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絕。
唐·李白·《愁陽春賦》:若有一人兮湘水濱,隔云霓而見無因。灑別淚于尺波,寄東流于情親。若使春光可攬而不滅兮,吾欲贈天涯之佳人。
唐·竇臮《述書賦上》:“猶尺水之含眾象,小山之?dāng)M萬仞。”
宋·洪適《又同寮祭文》:尺波電謝,今昔同悲;嗟我吉人,而止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