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畢征回到家,吃過晚飯。畢征就問爸爸道,“爸爸,現在學校要準備迎接區(qū)教育局徐文雍局長來學校調研詩歌特色教學。鄺咪咪老師讓我把詩歌學習、比賽和詩歌報刊編輯等方面的內容,寫成一份匯報發(fā)言稿,到時李中華校長要用。我這兩天寫了一個初稿,爸爸你幫我修改一下”。畢忠點點頭,接過畢征寫的發(fā)言稿,就仔細的看了一遍,然后對畢征說,”畢征你寫的這篇發(fā)言稿還算是不錯的。爸爸曾經發(fā)過一篇關于寫講話稿的文章,你先看一看。我也幫你看一看,然后我們再討論你寫的講話稿應該怎么修改”。
畢忠就打開自己的手機,在網絡平臺上找到自己發(fā)表過的文章,遞給畢征看。畢竟就看到手機里的文章,標題是《四步驟助你提高寫作水平》:
第一是研究范文,對照模仿,解決標準是什么的問題。公文分很多種,簡單的有通知、信息等,難度高一點的有領導講話稿、經驗交流材料等,要注意收集好這些范文,認真研究他們的篇章結構、內容特點、語言風格等等,自己動手寫作的時候,要注意模仿他們好的做法,使自己寫的材料能夠接近他們的水平。
第二是積累素材,梳理備用,解決自己會什么的問題?!皶接脮r方恨少“,很多人在寫作的時候會感覺到筆有千斤重,無法寫下去,就是因為沒有積累素材,胸中沒有墨水。所以一定要把功夫花在平時,要就本單位的工作職能和平時做的重點工作,多思考,多了解政策。另外,也要通過堅持看央視新聞聯(lián)播和人民日報等,收集先進地區(qū)的一些做法作為借鑒,然后把這些素材梳理好,分類建檔。一旦需要寫作的時候隨時可以拿來用。
第三是調研分析,提出對策,解決領導要什么的問題。領導的講話稿,一般都是為了推動某項重點工作,要在大會上作部署時用的。所以講話稿里提出的工作措施和辦法,一定要緊緊圍繞本地區(qū)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來展開,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切實可行。這些重點內容就是領導最需要的。所以在寫材料之前要做相應的調查研究和分析研判,才能夠把這部分寫好。
第四是多寫多練,總結提高,解決進步靠什么的問題?!皫煾殿I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除了靠個人的天賦之外,還要看他后天的努力。最重要的還是要多寫,多練,多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特別是領導修改過的內容,在下一次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領導的標準來寫。經過多次的實踐鍛煉和總結提高之后,假以時日你就一定能夠把文章寫好。
畢忠等畢征看完這篇文章后就問畢征道,“畢征,你看完這篇文章,覺得自己寫的這份發(fā)言稿應該在哪個地方修改呢”?
畢征想了一下說,“我之前只是從我自己做過的事情那里出發(fā),把它梳理出來,但是沒有考慮到要站在李中華校長向局長匯報的角度,把東方紅學校的情況介紹好,所以我首先要解決站位的問題,現在不是我為自己寫稿,而是我要代校長來寫稿”。
畢忠點點頭說,“嗯,看來你還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那你就抓緊把這個文稿再修改一下。是了,你剛才說到時候徐局長來的時候,可能要問你一些問題。那你有沒有做一些準備呢?你能不能夠預測他可能會問你什么問題嗎?或者說無論他問你什么問題,你應該怎么樣把你自己做過最得意的事情,從他提問的側面講出來“。
畢征撓了撓頭回答道,”爸爸,這我可沒有認真去想”。
于是畢忠說,那好吧。你去書房里的電腦里打開爸爸自媒體的文章號,然后把剛才寫講話稿的文章,還有另外一篇就是現場講解的文章,你把它們打印下來,認真看一看,做好這方面的準備。畢征就在書房里看到另一篇文章——《現場講解的四要》:
第一,心態(tài)要平和?,F場講解經常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所以重點要注意防止過度緊張影響發(fā)揮。比如語速過快或停頓過多給人慌慌張張的感覺,或者聲音偏小缺乏自信,這些都是現場講解的大忌。要自我減壓,只要正常發(fā)揮自己就滿意了,這樣一來,往往會有出彩的發(fā)揮。
第二,素材要充足。要了解領導現場調研的目的,他們關注的重點內容,迅速收集相關素材,包括背景材料,進展情況,核心數據,存在不足,下一步工作計劃等等,對一些模糊的地方要了解清楚,同時要復習好講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設計好怎樣講開頭語、展開內容和結束語等等。準備的越充分,講起來就越得心應手。
第三,亮點要突出。要總結提煉出亮點內容,重點可以講解幾方面內容:1.相關工作哪些方面在本省、本市處于領先地位?2、本地區(qū)本部門是如何努力取得了這些成績,有哪些好人好事?3、群眾從中得到了哪些實惠?4、之前有哪些領導來調研過,并給予了哪些充分的肯定?講這些亮點就能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回答問題時要主動匯報相關的數據,讓領導感覺到你對情況非常熟悉。
第四,儀容要得體。衣著要端莊大方,儀容要整潔得體,姿態(tài)要挺拔,要面帶微笑,娓娓道來,參觀地方點與點之間的轉換要流暢自然,對類似上下臺階、過路口等場合要作溫馨提示。
畢征打開爸爸的自媒體發(fā)布號,打印這兩篇文章的時候忽然想到,爸爸以前發(fā)了很多文章,當時沒覺得有用,現在看這兩篇文章就很有用,不如再看看其他文章對自己這次準備有用否,于是畢征就瀏覽了起來,有一些文章是爸爸寫籃球評論的,現在看用不著。但是有兩篇是關于長征和朱德打仗的,畢征看著很感興趣。
1、比起長征,個人煩惱算什么
美國記者斯諾在其著作《西行漫記》中講述了他對長征的研究結果。
長征在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上,18天用在夜間行軍上。剩下來的100天——其中有許多天打遭遇戰(zhàn)——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總長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軍和他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以說近乎奇跡。
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五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避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各個部隊。(1英里=1.609344公里)
每個人的生活,都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家庭摩擦,工作不順心,小孩子的學習跟不上等等,每當這些我們覺得生活難的時候,我們都想一想曾經有那么一次軍隊跋涉了如此長的路程,最后奇跡般完成了戰(zhàn)略轉移。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長征中汲取營養(yǎng),要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志,找到解決工作和生活問題的鑰匙,這樣我們就能夠過好每一天,每一天都能夠更超脫一些,更淡定一些。
2、學朱德打仗,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在《西行漫記》中,朱德接受斯諾采訪時說,“劉湘,所以要我為他效勞,是因為我的特殊戰(zhàn)術已經出名,使人害怕。我用來對付反動派軍隊頗具成效的戰(zhàn)術,是我駐在印度支那邊界時,跟蠻子部落和土匪作戰(zhàn)的經驗得來的機動游擊戰(zhàn)術,我跟部隊的逃兵、流竄的匪幫作戰(zhàn),從這些艱苦經驗中學習到的東西,特別有價值,當然我把這種游擊經驗同從書本和學校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
朱德還說,“我的帶兵的特殊戰(zhàn)術是這樣的,我自己體格很強壯,能跟弟兄們共同生活,跟他們密切接觸,因而獲得他們的信任,每次作戰(zhàn)不管大小,我事前總要查勘地形,精密計劃一切。我細心處理一切,親自領導部隊。我總是堅持要從一切角度,對敵人的陣地有清楚的了解,我跟民眾一般也保持很好的關系,這給我不少幫助。蔡鍔以其指揮戰(zhàn)術著稱,他教我許多東西,那時滇軍是新式軍隊,有德國步槍作為武裝,我以為對指戰(zhàn)員都很重要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對政治形勢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他們才能有堅決地為主義而戰(zhàn)的士氣。此外就是經驗,你仗打的越多越能掌握局面”。
朱德作為十大元帥之首,打仗確實厲害,但是在厲害的背后是他認真的準備,對情況的熟悉,有一班愿意跟隨他的部屬。
我們在工作當中,如果能夠象朱德一樣,做每一件工作的時候,都能夠細心的把情況搞清楚,經常關心下屬,和工作伙伴有一個非常融洽,互相信任的氛圍,那么我們的工作就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