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七年,即東漢永康末年,我一覺醒來,看見了床頂?shù)募啂ず屯灬さ慕疸^,便知道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曹操,身邊擺著一個大箱子,知道乃是前世之物,心中一陣感嘆,不覺造物之神奇。
原來,前世的我不知為什么心有靈犀,憑空直覺堅信自己就將來到漢末變成曹操,這種想法鋪天蓋地,讓我無法擺脫,既然無法擺脫這種想法,倒不如提前準備得好。因此便搜集了一些自以為有用之物,以作準備。
箱子里除了一些農業(yè)種植的書之外,還有幾本數(shù)理化和基礎哲學書,此外,還有關于鋼鐵、玻璃、造紙、水泥、陶瓷、農具、采礦這幾樣工業(yè)技術的書籍,另外我還攜帶了其他一些物品都是三國時代沒有或者不夠好的,主要是良種農作物,第一種乃是番薯,第二種是玉米,第三種是棉花,第四種是大豆,第五種是花生,第六種是葡萄,第七種乃是甘蔗。最后兩種乃是生姜和大蒜。這么多東西加上我自己多年的教育積累的知識,馬馬虎虎也能辦不少事情了。
以上七種農作物,除了大豆,都是三國時期沒有或者幾乎沒有的,葡萄來自西域,番薯玉米和花生來自美洲,甘蔗和棉花則來自南方,大蒜則不知道原產(chǎn)哪里,可以用來治病,生姜則是對付感冒的良藥。
三國時代,農作物產(chǎn)量很低,人們雖然已經(jīng)開始學會耕地,但不會施肥,更加不會輪作,使用的犁也是兩牛兩人才能操作的重犁,不但速度慢,耕地效率也很低,一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現(xiàn)了一人一牛的效率較高的耕地法。況且,雖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簡易水車,但能被灌溉的土地依然十分稀少。按當時記載,雖然漢朝實行三十稅一的輕稅制,而且平均每一個壯勞力有二十市畝(本書的畝有時候是市畝,有時候是公畝,因為不是很關鍵,我不愿多加解釋換算,請大家如果有興趣自己推算)以上的農地,四口之家還要有三十畝以上的桑地(當時沒有棉花,只有絲和麻,所以絲織品是高級奢侈品,很多時候可以拿來當作硬通貨使用)和其他田地,這樣一戶人家,要能夠自給自足,過上溫飽,不憂凍餓的生活,如果以一家五口計算,則需要百畝以上的田地(其中可以包含大約十畝左右的水澆地也就是灌溉地),生產(chǎn)力是極其低下的。但當時地廣人稀,物產(chǎn)豐饒,而且氣候溫暖濕潤(比二十世紀溫暖濕潤得多),野生動植物繁多,因此,要餓死人也不那么容易。
據(jù)我估計,三國時代的水澆地大概能達到畝產(chǎn)一百斤左右,主要用于種植小米(理論上說小米在后世也算是種在旱地,但也需要灌溉,只不過不像水稻那么需要水),也就是黍,也有部分地區(qū)擅長種植小麥的,至于旱地,則種植桑麻,略微有些粗糧,也是極其有限的了。不要小看玉米和番薯,這兩種作物產(chǎn)量不小,至少能達到畝產(chǎn)三四百斤,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夠耐旱,可以在旱地種植,而且有很多秸稈可以利用。番薯藤可以喂豬,而玉米稈可以燒,在三國還沒有煤沒有石油,燒火需要打柴,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而且這兩種作物有一個好處,就是加工簡單。今天*米的人們很難想象三國時代把小米小麥去殼乃是一項多么繁重的勞動,一個婦女基本上要把近一半的時間浪費在椿米上(如果她們家吃得起小米的話),而番薯和玉米不需要去殼,而且很容易就可以曬干磨碎做成易于保存和運輸?shù)能娂Z?;ㄉ饕糜谡ビ?,食用油可是高級生活用品,大豆可以肥田,而且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所以必不可少,而且豆粕不但可以喂牲口(尤其是喂馬極好),必要的時候人也可以吃。
為什么要帶甘蔗呢?這是因為甘蔗可以榨糖,古代沒有糖吃,唯一的純糖來源是蜂蜜,所以糖是價格昂貴的超級奢侈品,即使到了大航海時代,砂糖也就是紅糖的價格也相當于白銀。更重要的是,紅糖是消耗品,有著巨大而持續(xù)不斷的市場需求,用來賺錢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我坐起身來,看見自己正在一張塌上,透過薄薄的紗帳,隱約可以見到外面正跪坐著兩位侍女。見到我起來,兩人起來對我施禮道:“公子醒了,奴婢這就去請?zhí)!闭f著,其中一位侍女慢慢退了出去,另一個則端著臉盆端了一盆水,里面還搭著塊絲巾,另外還有胰子。胰子是古時候的肥皂,乃是用豬的胰臟做成,可不是平常人家用得起的。
我見屋中有一面銅鏡,便細細的端詳了一下自己,看起來是十二歲的樣子,正是一個英氣勃勃的少年郎。稍稍盥洗了一下,便聽到腳步聲響,便有三四個人闖進了我這間臥室。當頭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見到我,眼眉中充滿了喜悅,叫道:“這一回孩兒可要大好了!”
我知此人儀表不凡,氣宇軒昂,必是指手劃腳,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人物,既然叫我孩兒,那他就應該是我此時的父親曹嵩了。他說我什么“大好”,看來我之前是不怎么好了,便老老實實的跪下來給他磕了個頭,道:“父親安好,孩兒不孝,使父親擔憂了?!?p> 曹嵩只是爽朗大笑,他只有曹操一個孩子,平時愛若性命,這時只見他喜氣洋洋,倒像是從心底里笑出來。
我說:“父親,孩兒有事欲稟明父親,請摒退左右?!?p> 曹嵩是一個比較容易糊弄的人,并不精明,而且生性頗懶,是標準的紈绔子弟,歷史上,曹操很早就當家作主,曹嵩并沒有怎么管教過曹操。他說:“阿瞞竟有何事?”
待從人退下,我繼續(xù)跪著說:“兒昨夜夢見仙人了。仙人見我伶俐,賜我二十卷天書,九品仙種,好教父親得知?!?p> 曹嵩云里霧里,不知所謂,我見他迷惑,返身從榻上取來箱子,交給父親驗看,他看了看那些簡體字的書,自然是一個不識,還問我認不認得,我便說仙人已經(jīng)給我渡了很多學問,所以看得懂,只是過去一些事情人物,便不記得了。先說自己部分失憶,也免得將來露出破綻不好交代。
曹嵩見到一些自己也不認識的書,和不認識的農作物,并沒有什么懷疑,只是十分興奮,早在幾年前,便聽說有一個叫張角的家伙得到仙人傳授天書三卷,從此治病求神,十分靈驗,曹嵩紈绔子弟,交游廣泛,出手豪爽大方,所以天下的事情,也很少不知道的。既然有那樣的先例,自己的兒子突然在自家床上得到天書,想來也是老天眷顧了,不過人家天師不過有三卷天書,自己兒子卻一下子得了二十卷,這老天的眷顧也是多得很了。
趁著他高興,我便向他提出了幾個要求,首先不能把天書和仙種的事泄露出去,其次讓他給我一個偏僻農莊,也好讓我修身養(yǎng)性,鉆研天書里的學問。曹家是大貴族、大地主,名門望族,是沛國的郡望,也就是首席大家族,這沛國譙縣(今天的安徽亳州)又是家族的大本營,曹家光在這里就有多達七八處田莊,每一個田莊相當于一個一千人左右的村落。父親說:“這樣也好,你也十二歲了,也該為父親分憂了?!蔽矣终埜赣H為我延請名師,指明要洛陽的王越來做武師,請來族中子弟一起伴讀,也省得山居寂寞,父親見我有意學得文武雙全,那有什么不高興的?
把事情交待完,父親便將譙縣中最遠的一處農莊安排給我,當然咯,親父子也談不上什么你的我的。我抽空問了問身邊的侍女,才知道自己此前已經(jīng)昏迷了好幾天,任誰也叫不醒,心中有素之后,便收拾起東西,帶了十幾個使喚的家奴坐著馬車到了譙縣野外的歸義莊。
歸義莊占地約有七十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很大的農莊,包括外圍大約二十多平方公里的森林,零零碎碎加起來十平方公里左右的水澆地,還有二十多平方公里旱地和一樣多的桑麻地。莊中的奴仆約一千三四百人。我來到這個莊園,只見除了有幾幢像模像樣,給主人家的人居住的小木樓之外,其余都是簡陋的草舍,一群群面有菜色的農夫農婦遠遠的看見有豪華的馬車來到莊上,似乎在害怕什么,都躲回了家中。原來此時漢政腐敗,農民生活極其艱難,負擔很重,一天到晚都有地方官來催繳糧款。除了農稅是主人家負擔,徭役以及其他苛捐雜稅,還是要攤到農民頭上,想是這些人怕官得很了。
我并沒有多說什么,簡單對著出來迎接的管家奴仆們說了幾句,讓他們以后聽我的命令就干自己的事情了。我讓幾十個農奴在小樓外面圍起一圈高高的籬笆,形成了一個二十幾畝的大庭院,然后在庭院里種下了那九種作物,并且嚴密封鎖新型農作物的消息。因為種子不夠多(有幾樣不是用種子繁殖,但籠統(tǒng)地這么說吧),所以只占用了庭院的極小部分,庭院里面原來就有一口井,本來是給主人家打水用的,所以也可以用來灌溉。這樣忙了幾天,把該種的種完了,我便讓人聚攏了莊中的木匠鐵匠泥水匠還有馬車夫們,在莊園里面建造一座小高爐,一座煉焦場,一個打鐵場,一個窯場,一座釀酒蒸餾場,以及一個榨油作坊和一個小水泥廠玻璃廠,說是廠或者場,其實都不過是小作坊而已。又命人到附近各縣張貼告示,只說曹家重金聘請技藝精湛的鐵匠木匠和陶器匠,待遇十分豐厚。好在我從縣城帶來的錢財頗多,這樣揮霍,也并沒有心疼。農莊里面沒有煤,但有河沙和石灰石,和花崗巖出產(chǎn),只不過過去一直沒有用過罷了。我延請虞人在附近的山里找到了小煤礦和小鐵礦,然后命人去挖出送到莊園里來。
到了這年秋天九月(本書中的歷法都是按當時的陰歷),漸漸的諸事齊備了起來,從附近郡縣找來了一百多位優(yōu)秀的鐵匠,一百多個出色的石匠和木匠,也有四五十個陶匠,這些“百工”之人平時地位低下,此時有這樣一個貴族不惜重金聘請,一個個感激涕零。在這些人和農莊中原有工匠農奴們的努力下,作坊也一個個建了起來,其中倒是釀酒廠造得最快,早在六月份就釀出了這世界上的第一批燒酒,雖然只是用小米釀造,比起這時代的其他酒,卻是仙釀了。水泥也試制成功,不過每天只能燒出幾十斤罷了,雖少,但水泥是戰(zhàn)略武器,我并不打算出售,只是儲存起來,以備日后大用。玻璃也燒制成功,每天能產(chǎn)五六斤玻璃器皿,瓷器也燒成了,雖然粗劣,比起這時候僅有的陶器,卻不知美觀了多少倍,我命人在譙縣開了一個大店,專門出售玻璃和瓷器,一時引起巨大轟動,周圍的商賈源源不斷。玻璃器的售價相當于等重的黃金,而瓷器價格相當于等重的白銀,一時間,金錢浩浩蕩蕩,總算支撐住了我的巨大消耗。只有高爐頗不好建,但幾個月辛苦下來,勉強也算成功,開始出產(chǎn)品質不錯的高碳鋼,經(jīng)過鍛打之后,就可以變成低碳鋼,并且應用了這個時代還沒有的淬火技術,使鋼的性能大大提升。在這個時代,能有性能良好的鑄鐵就已經(jīng)是極了不起的事了,何況是鋼?但我不打算出賣鋼鐵,這等物資,還是自己用的好。
農作物也獲得了豐收,我教給農奴們輪作和施肥,增產(chǎn)的效果,抵消了我調動農奴去參加工業(yè)生產(chǎn)的損失,總產(chǎn)量只與去年持平。什么事都要親力親為,的確很辛苦,不過慢慢的,大家學會了新技術新工藝之后,我就不必再一個個手把手教了,偶爾提示一下就可以。
至于新的農作物,大多留了種,并沒有使用和消耗,唯有葡萄要好幾年才成熟,所以進展最慢。而玉米最好,估計明年種下今年收獲的良種玉米將有四五百畝,收成將很不錯。就算沒有化肥農藥,畝產(chǎn)也能達到兩百多公斤吧,這樣一畝旱地就相當于三畝水澆地了。而一平方公里是一萬畝土地,光是一萬畝玉米,想想產(chǎn)量就已經(jīng)非常不得了了。
前世看過的三國小說,常常強調土地廣大,人口眾多,其實對于一個國家或者一方諸侯的軍事動員來說,糧食的總產(chǎn)意義并不大,而能夠商品化和作為軍糧使用的“余糧”多少,才是戰(zhàn)爭的經(jīng)濟基礎。一家農民,如果剛好吃掉了自己產(chǎn)出的糧食,那么他對于我的戰(zhàn)爭的糧食貢獻就是零,而如果一家農民可以為我額外供養(yǎng)一個士兵的軍糧,那就大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