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一直到現(xiàn)在,還算安穩(wěn),不得不說,還是內(nèi)閣中正直的人占多數(shù),五個閣臣占了三位。
只是魏忠賢蒙蔽朱由校,加上兩位閣臣傾向他,這才制造一連串的冤獄。
黃尊素是東林黨的智囊,豈能不知魏廣微阿諛奉承,可這次皇帝的確沒犯錯,讓他無可奈何。
而此時的戶部熱鬧了,兩位小小的主事,被皇帝親自點名,委以重任,這種事只有戲文里才有的。
盧象升和方岳貢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皇帝怎么會認識自己,他兩都是萬歷年間的進士,當今皇帝連見過都沒幾次。
而且還都是遠遠見到的,各部主事只是六品官,又不是天子近臣,哪里能見到皇帝的面。
戶部尚書李起元也是良臣,一回到部里就高興不已,讓人招來兩人,叮囑道:“建斗、四長,此次你兩被皇上看重,定要好好做事啊,老夫知道你兩都是有能力的,可老夫無權(quán)越級拔擢,這回好了,皇上這將了一軍,內(nèi)閣不敢不奉召,你們得記住啊,這是皇恩浩大,盡心辦事才是?!?p> 兩人連忙躬身行禮:“老大人金玉之言,下官謹記?!?p> 應承完方岳貢遲疑一下道:“只是,這回皇上這明顯的越權(quán),老大人覺得?”
李起元是天啟朝改革財政,中興大明財稅的定鼎之臣,而且他不是東林黨,也不是閹黨,誰也不靠,憑的是自己的政績,一步步從知縣升上來的。
最清楚社會底層的情況,對皇帝今天說的話大有感觸,見到方岳貢遲疑,他呵呵笑道:“四長擔心什么?老夫不覺得皇上越權(quán),太祖成祖時可有內(nèi)閣簽署,難道太祖成祖時朝廷亂了不成?”
方岳貢震驚的望著李起元,不知如何是好,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尊敬的這位老上司,竟然對內(nèi)閣掌權(quán),如此的不屑。
太祖成祖啊,那是大明的鐵血時代,那時候文官不如狗,那是勛貴橫行的時代。
成祖的幾個兄弟,包括他的兒子,當街毆打文官,不是什么新聞,而武將幾乎都是勛貴出身,皇室跟他們親著呢。
這跟大明皇帝本身喜歡武事有關(guān),朱元璋的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外,每一個都是一流猛將。
到了成祖朱棣,也是除了太子,他的另外幾個兒子,都是馳騁沙場,殺人如麻的大將。
即使是傾向文官,大力扶持文官的孫子朱瞻基,同樣也是弓馬嫻熟,跟著他出征蒙古多次。
可那不是文官的時代啊,而李起元可是進士及第,真正的文人出身。
看著震驚的方岳貢,李起元語重心長的說:“四長啊,老夫知道你接受不了,可老夫還說要說這話,今日朝會,皇上有一句話沒說出,但老夫聽出那話外之音了?!?p> “是何言?”
方岳貢問道,連盧象升也好奇了,注目著老長官。
李起元一字一頓的“亡、國、之、禍。”
兩人頓時跳起來,怔怔的看著李起元,不知如何是好。
“這這……這不可能!大明雖說內(nèi)憂外患,可還不至于,老大人是否……”
“老夫是否杞人憂天,還是說危言聳聽了是吧?”
兩人連忙搖頭,盧象升直脾氣,馬上回答道:“不關(guān)老大人的事,下官是覺得皇上怎會有這意思?!?p> 李起元輕嘆一聲,目注兩人:“皇上說的話你們都耳聞了吧?結(jié)黨營私,互相扯皮,這說明皇上早就知道朝廷的現(xiàn)狀了,再看看后面的話,揭竿而起啊?!?p> “這……”
兩人互相看一眼,目視著李起元,聽他繼續(xù)說道:“外患不可怕,可怕的是內(nèi)憂,你看看這次皇上的安排,都是有深意的啊。”
“有何深意,老大人能說說嗎?”
兩人齊聲問道,李起元微微點頭:“徐子先不僅知兵事,更是通曉農(nóng)事,陜西連年天災,用他做巡撫,可謂知人善任。”
“范夢章精通軍略,任兵部侍郎,洪彥演久任刑部,用來督糧,四長你擅長政務,調(diào)任知府,這不算意外,可建斗和孫伯雅兩人的兵備道……”
說著他自己笑起來,搖搖頭道:“看來皇上是把你兩人都摸清了啊,孫伯雅知曉兵事先不說,建斗你可是老夫下屬,我可知道。你不僅才學出眾,更是武藝高強,皇上這是在給你們兩機會,日后遼事恐怕要壓在你兩身上了。”
“這不會吧,遼東如今是孫閣老在,登萊袁大人雖致士,然接任之武大人并未更改舊轍,遼東起不來風浪的啊?!?p> 盧象升這話是對的,明末遼東最平靜的時候,正是孫袁兩位坐鎮(zhèn)的時候,努爾哈赤根本無機可乘。
去年剛剛回家的登萊巡撫袁可立,不僅清正廉明,而且精通兵事,毛文龍進軍皮島,正是他主持出發(fā)的,也是他顧全大局容忍毛文龍跋扈,東江鎮(zhèn)才一直釘死在后金后院。
袁可立被撤職后,皮島再也得不到支援,只能自力更生,力量越打越小,只好跟后金做生意,被袁崇煥抓住機會,殺了他。
而孫承宗不用說了,那就是明末的中流砥柱,關(guān)寧鐵騎就是在他任上開始成型的。
而且他在遼東時,遼東將門根本不敢坐大,人家身份不同啊,孫承宗可是帝師,朱由校最信任的老師。
連魏忠賢都不敢下手,只能暗戳戳的使些小手段,但絕不敢害他性命。
李起元呵呵笑道:“建斗啊,老夫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啊?!?p> 這話是顧左右而言其他,盧象升一愣,也把方岳貢弄蒙了,可兩人都是大才,馬上反應過來,這是在說孫承宗、袁可立不再年輕了啊。
“下官明白了。”
兩人很鄭重的作揖行禮,語氣中有些傷感,明白這位老大人是在安排身后事了。
確實,李起元在崇禎元年去世,也就是兩年后,一連串的改革,他上了三百多章奏折,早就心力交瘁了。
滿清后來著名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政策,幾乎都是在他這改革的基礎上擴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