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重生大佬:農(nóng)家小悍女的種田日常

第11章:窮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廚房里,沈清寧拿出個碗裝了滿滿一碗兔肉要給江氏老兩口送去,她養(yǎng)傷的這些日子,江氏沒少往她這里送雞蛋。

  清秀大兩歲,平日跟著李氏對人情來往也懂一些。

  “清寧,再拿兩個碗給大娘和三嬸送一些吧?”

  想起小孫氏因江氏給自己送了雞蛋的事,在屋外說的那些風涼話,沈清寧就不想把自己辛苦弄來的肉分給她吃。

  “啊?我們自己都不夠吃?!?p>  剛進廚房的李氏聽到這話,“那就一人少吃幾塊,這才剛分家,又一個院子里住著的,不能讓人說閑話,以后時間長了再說。”

  沈清寧腹誹了一句,你怕是忘了之前你和三嬸打架的事!

  她只能眼睜睜看著清秀拿出兩只碗各裝了半碗給大孫氏和小孫氏送過去。

  終于可以開飯啦!

  桌子上一大湯碗的燒兔肉,并著一個燒茄子和辣椒炒豆角兩個菜。

  兔肉肉質(zhì)鮮嫩且勁道,野菇吸滿了湯汁比肉還要好吃,配著一大碗白米飯可把一家子給吃舒服了!

  連著小妙兒,李氏給點了肉湯拌飯也是吃完直要。

  這一頓飯是自分家后,他們吃的最好的一餐。

  也是這一頓飯徹底點燃了沈清寧要賺銀子過上美好生活的念頭。

  上輩子讀書時也是看了不少的小說,不就是發(fā)家致富嗎?

  她一個受過文明社會教育的大好青年,還在末世練就了一身的本領(lǐng),她能怕這個?

  然后,想法總是很美好,現(xiàn)實卻是很骨感。

  做菜她也只會些家常菜,不比清秀做的好吃多少,那些個肥腸下水這里的人做出來的味道也是極好的。

  上山采藥她不認識,藥方這東西她也只是聽過,上山打獵她這個小身板實在是扛不住。

  那些更高端的做胭脂什么的她更是一竅不通!

  有個儲物空間也只能當個倉庫用,原本還行的身手,也因這這副小身板無法發(fā)揮!

  這想了半天沈清寧突然覺得自己原來這么廢!

  上輩子關(guān)于農(nóng)村的記憶都是來自外婆家,父母開店做點小生意,每到周末她就會去外婆家呆兩天。

  外婆家開了個豆腐作坊,她倒是會這個,可惜現(xiàn)在李小舅舅家就是賣豆腐的,完全沒有優(yōu)勢。

  她需要找到一個人無我有的東西出來。

  以前外婆家的豆腐作坊里除了豆腐還有腐竹,豆參這些,是不是可以試試?

  心中有了想法,沈清寧就開始謀劃,她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

  前幾日沈大河就開始每日去縣城上工,二柱給介紹的零工,工錢不高,活也不是天天有,但好歹在地里不是很忙的時候能賺點。

  地里的事就全交給了李氏,她連著幾日都是天沒亮就下地干活,天摸黑了才到家。

  好在一家子都齊心,那些特別廢力氣的活,沈大河都是趁著上工前或者下工后抓緊時間干了。

  幾個孩子也是好的,沈觀每日出門前都將家里水缸挑滿水,沈清秀已經(jīng)家里家外一把抓,事事都不用李氏操心。

  而沈清寧一邊幫著清秀做家務(wù)一邊負責帶娃!

  自從上次被野豬咬了之后,她的打豬草任務(wù)被取消了,然而帶娃這活比她上輩子和變異獸搏斗還要累!

  沈征還好,三歲多的孩子自己能出去野了,可沈清妙這個小家伙簡直一刻都不停歇。

  “妙兒,叫姐姐。”

  換來的只有沈清妙一把扯住她的頭發(fā)在那咯咯笑!

  沈清寧耐著性子救回自己的頭發(fā)繼續(xù)教她,“姐姐?!?p>  小妙兒回她,“誒?!?p>  ……

  被占了便宜的沈清寧笑罵,“小妙兒,小壞蛋,你羞不羞?一歲多的娃還不會叫姐姐,叫姐姐?!?p>  “誒?!?p>  清秀端了飯菜進屋,“妙兒,叫大姐?!?p>  “姐姐,姐姐。”

  清秀抱過妙兒在好臉上啵了兩下,“吃飯飯?!?p>  沈清寧氣得在小妙兒臉上捏了一下出門去提溜沈征,發(fā)現(xiàn)他在院子里尿螞蟻!

  拎著他的耳朵帶他去洗了手,“跟你說過多少回了,尿尿要避著點人,羞不羞?”

  “二姐放手。”

  中午的飯依然是番薯雜糧豆飯,可以數(shù)得清的幾粒米看得沈清寧直嘆氣,窮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她不能再廢下去了!

  吃了飯把小妙送到了江氏那里,姐妹倆去給地里的李氏送飯,順便幫著干點活。

  路過村頭時,一群孩子在那瘋,其中就有沈東寶這個家伙,“掃把星出門了,掃把星出門了?!?p>  清秀罵了東寶一句拉住想上前的沈清寧,“別理他,等大哥回來揍他?!?p>  呼~

  沈清寧呼出口氣徑直當聽不見,她是是不想把李氏餓著了,清秀這一套說辭用了八百年了,可從沒見沈觀揍過東寶。

  李氏今日在地里鋤草,她邊吃飯邊阻止兩個女兒幫忙,“只有這點地就干完了,不用你們?!?p>  兩人自然不會停手,“家里活都做了,回去也沒事?!?p>  孩子的貼心讓這些日子累狠了的李氏心里跟喝了甜水一樣,苦啊累啊都算不得什么了。

  沈清寧想著自己的計劃,“娘,明日還下地嗎?”

  “明天不用下地了,現(xiàn)在就等下雨就能來點種了?!?p>  “那家里明天打豆腐吃吧?”

  “打豆腐?你想吃豆腐了?”

  “恩,娘每年快過年時,打的那些個豆腐最好吃,比小舅舅家打的好吃。”

  “你小舅家做的豆腐是拿出來賣的,打嫩點能多出些豆腐,我們自家是用來做霉豆腐,自然要老些?!?p>  沈清秀也附和,“我也覺得老豆腐煎來好吃些,可惜村子太小了,不然娘也能做些豆腐去賣?!?p>  “傻丫頭,做豆腐也是個辛苦的活吶,東水村就這么大,哪里容得了兩家賣豆腐的?”

  李氏在娘家學得一手做豆腐的本事,原本想著她以后嫁出去也算有個營生,誰知道她偏偏嫁給了同村的沈大河。

  縣城也有幾家賣豆腐的,東水村離縣城不算太遠,許多人要買東西去趟縣城來回一個時辰就也夠了。

  這做豆腐的人一多哪里還有什么賺頭,小舅舅家也是從外公那一輩傳下來的,一家子邊種地邊賣豆腐才算將將維持個生計罷了。

阿豆很閑

明朝徐光啟的“甘薯十三勝”說紅薯一畝收數(shù)十石。沈括的夢溪筆談?wù)f一石為92.5斤。換到現(xiàn)在大約是120斤。古代肯定不如現(xiàn)在的高產(chǎn),書里這個番薯畝產(chǎn)就以1200斤為標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