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十幾年前,和友人爭論stussy的正確讀法。我認為讀斯達西,他認為讀斯圖西,我們各持己見,吵得不可開交。直到另一友人沖入火線宣稱真正的讀音應該是斯丟西,我們才放下爭議,一起起攻擊這位友人。
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固執(zhí)的保持著己見,沒有人去求證一下stussy這個詞到底讀什么,就好像我當初忘了我為什么會喜歡它一樣。
好像是因為陳冠希的高頻次上身,還是后來在校內(nèi)網(wǎng)上讀到了這個品牌的介紹軟文,作為勵志成為比肩陳冠希的潮人一份子,我當然應該追逐這個來自街頭的鼻祖品牌。
陳冠希后來陷入的困難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了,而我在成為所謂潮人的路上也一路坎坷。
那個時代還屬于實體店的時代,想在網(wǎng)絡上購買一件從未在國內(nèi)發(fā)售的品牌的衣服,困難重重。
但那個時候,辦法也總比困難多,厚厚的一大沓雜志,換來了很多一手的情報,海淘網(wǎng)站、代購、買手店,好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映入我的眼簾。
到最后只為了陌生人的一句,哥們你這衣服什么牌子,在哪買的?
人的年齡永遠都追不上時代的腳步,當更年輕的人們重新聽起更原汁原味的說唱音樂,穿著更昂貴的高街品牌,從事起最新興產(chǎn)業(yè)的職業(yè)時,我好像一點也不酷了。
前幾天B問我有沒有一個地下說唱團體的歌,我說沒有,他很驚訝的問我,你難道沒看過那個很有名的說唱綜藝節(jié)目嗎,我還是說沒有,最終他難以置信的結(jié)束了和我的對話,我始終很誠實。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開始抵觸一切流行的東西,變成了一個難以交流的怪老頭,沉迷于像素風格的游戲和80、90年代的搖滾樂,我開始能看進去司湯達的紅與黑也逐漸接受了黑澤明的黑白電影畫風。
現(xiàn)在睡覺前我也開始在免費電視上看一部由狄龍或者羅烈演的邵氏武俠電影,一邊抨擊糟糕的妝發(fā)和特效,一邊又覺得配樂還挺好聽的。
上次聚會,我給友人說,其實stussy就是應該讀斯圖西,我表示懺悔,看的出友人聽后很開心,他說,ac米蘭的歐冠決賽是哪天、三國殺的主公有幾滴血,你都說錯了。
我和在座的朋友也都很笑的開心。
我記得當年stussy的一件T恤好像只要30-35美元,買回來也差不多兩百塊左右,今天點開淘寶一看,已經(jīng)賣659了。
我又重新點開官網(wǎng),是漲了一些,40美元,我再看看淘寶,原來是it集團現(xiàn)在開始代理了。
不管是在海外網(wǎng)站上還是淘寶上,我最后都沒買,可能是不怎么喜歡了,也可能是因為沒錢。
F以前說過,真正喜愛的都是你想得到卻很不容易得到的,難怪首富的兒子對拒絕他的女性耿耿于懷。
想想自己開始耿耿于懷的,好像都是曾經(jīng)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