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化龍三劫
京州皇都,在前朝大照王朝的時候,名字還叫做陽城。
后來大安皇帝魏文宣登基,就把名字改為天授城,意為皇權(quán)天命,但是老百姓們還是習(xí)慣叫它皇都。
大照王朝時期如此,大安王朝時期也如此。
它的名字叫什么,老百姓們從不在意,他們只需知道這是皇都就成了。
皇都內(nèi)除了各部衙門之外,重中之重,便是依照星斗排列而建造的皇宮。
此時皇宮御花園內(nèi),一個猴瘦猴瘦的黑衣老人,正獨自撐著小舟在御湖中游蕩。
湖水重泛起一縷縷的水氣,猶如層層白云,盤桓在湖面,漸漸的擴散到四周用奇石堆造而成的假山上,彌漫過不遠處石橋的橋洞,整個御湖幻化出一片淡然如夢的景象。
小舟順著流水慢慢的移動,而黑衣老人就像一尊石像,只是專心致志的看著湖水,就好像要透過湖面看清湖底的一切一樣。
守護在四周的皇宮侍衛(wèi)聽到了腳步聲,皆將目光投向了走廊。
看清來人之后,皆跪拜行禮,卻不敢發(fā)出一點點聲響。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當(dāng)今天子,九州共主,大安皇帝魏文宣。
魏文宣身著白底金絲五爪龍袍,頭戴當(dāng)下最流行的文人黑帽,一看之下,說不出的干練。
此時大安皇帝走到湖邊,緊緊盯著還在湖中垂釣的黑衣老人,一言不發(fā),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忽然間,只見黑衣老人所在的水面開始涌起一道波浪,似乎有什么東西在水下游動。
黑衣老人利用手中的竹竿撐穩(wěn)了一下小舟,臉色沒有絲毫變化,但是似乎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想尋找的地方。
只見他伸手操起船上的一根一丈多長的翠竹,從懷中掏出一捆金絲,然后系在翠竹頂端,看起來就像要做個魚竿想要垂釣一般。
只是接下來黑衣老人沒有拿出魚鉤,而是掏出一張黃底紅文的符紙,將符紙系在了金絲的另一端。
確認無誤之后,老人站在小船船頭,揮起翠竹,綁在金絲上的符文,就好像有靈性一般,自己不停的轉(zhuǎn)著小圈兒,符紙越轉(zhuǎn)越快,連帶著金絲也跟著一起轉(zhuǎn)動。
黑衣老人輕喝了一聲,符文應(yīng)聲落入水中,金絲也隨之被抻的緊緊的。
就好像那張黃色符文有著千斤之重一般。
隨著金絲繃得越來越緊,翠竹也彎成了月牙狀,湖水也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安分起來。
水底朝上咕咚作響,陣陣白浪翻涌直上,似乎有什么東西咬住了那張符紙。
黑衣老人面色也變得緊張,只見他氣運丹田,雙腿用力控制住小舟,看來是想與這水底之物較量一番。
站在遠處的大安皇帝,看到如此景象,不禁雙手緊緊握成拳頭,密切注意這邊發(fā)生的一切,但是依舊不敢發(fā)出聲音。
水下運動越來越大,一股巨大波浪涌上,眼瞅著就要將這小船掀翻。
只是黑衣老人渾然不懼,換個站立的姿勢,一腳踏前,一下就穩(wěn)住了船頭。
然后老人雙臂使勁,腰身一轉(zhuǎn),一下就將竹竿猛的一拉,接著是一條一人長的紅色大魚隨著金線躍出了水面。
這是一條紅色鯉魚,每一片魚鱗都泛著金光,兩根半身長的魚須似乎在彰顯著自己的身份,幾簇魚鰭不停的前后搖擺,好像在空中也能游蕩一般。
見到這個奇異的場面,饒是一直都是從容自如的魏宣文也不由得喊了一聲:“好!”
這一聲“好”字的聲音還沒落下,金絲就立馬斷開,那條金紅色的大鯉魚隨之立馬扭身鉆入湖底。
只有陣陣浪花,證明了剛剛發(fā)生的發(fā)生的一切。
黑衣老人并沒有說什么,只是彈了彈身上的水珠,然后丟下了手中翠竹,舍棄了小舟,直接如履平地一般,行走在水面。
不一會兒,就走到大安皇帝面前,彎腰行了一禮。
如今的九州共主,天下至尊的魏文宣,竟然回了一禮,然后歉意的說道:“寡人唐突了,讓先生勞而無功,是寡人之過。”
魏文宣本事行伍出身,一身英姿挺拔,如今弓腰對著黑衣老者行禮,兩人卻是一般高。
黑衣老者擺了擺手,似乎并不在意,只是攙扶了一下魏文宣,然后淡淡說到:“陛下不必自責(zé),化龍飛升自古有三劫,此乃劫數(shù),既然它能逃脫此戒,那只能說明它的龍氣旺盛,這其實是一件好事?!?p> 魏文宣聽聞黑衣老者說的奇妙,于是問道:“三劫?為何還要經(jīng)歷三劫呢?還請先生仔細講講。”
“鱗甲之屬化龍飛升,乃是奪天地氣運,行逆天改命之事,所以天地注定,不歷經(jīng)三劫,不得化龍?!焙谝吕险弑尺^雙手,侃侃而談,雖然身形瘦小,但是身上卻有著一股不容小覷的氣質(zhì)。
頭次聽到這些說法,魏文宣覺得十分新奇,而且此次平定龍災(zāi),奪取龍氣對于他來說十分重要,所以魏文宣繼續(xù)追問道:“敢問先生,三劫分別指什么?”
黑衣老者早已熟悉魏文宣的習(xí)性,知道其凡遇不明,必會追問到底。
雖然朝廷上下的臣子都說皇帝仁愛,大事必究,不追小節(jié)。
其實魏文宣事無大小,躬身力行。
“人若成仙飛升,必定要先了結(jié)俗緣,鱗甲之屬化龍也是如此,這三劫,便是鱗甲之屬的了結(jié)塵緣?!?p> 黑衣老者說完,朝著御花園內(nèi)的涼亭方向指了一指,示意魏文宣邊走邊談。
九州共主的皇帝,此刻就像一個小學(xué)生一樣,說了一句請,然后跟黑衣老者并排走向了涼亭。
“這一劫,便是逃脫捕捉,這民間百姓,經(jīng)常傳聞漁夫打魚,獵戶上山捕蛇,結(jié)果卻抓到了龍王的兒子之類的故事,這些故事大抵便是出自于此?!焙谝吕先艘贿呑咧贿呏v解道:“若能度過此劫,便是脫了凡身,不會再被任何凡夫俗子所抓捕。”
魏文宣聽聞此言,想到自己年幼時母親便講述過類似故事,不由得感嘆道:“看來很多坊間傳聞,也是有跟腳?!?p> “然也?!焙谝吕险弑硎举澩?,繼續(xù)說到:“這第二劫,更是玄之又玄,名為封正,若度過此劫,便算是得了神龍之形。”黑衣老者仰著頭,對著魏文宣解釋。
“這封正,是不是就如古書上所說,尋有緣之人現(xiàn)形,若有緣人喊其為龍,便是封正成功,若是呼其本名,便算作失敗?!边@封正之事,魏文宣也算是再古文上看到過,沒想到卻有如此來頭。
“陛下也算是學(xué)識淵博了?!焙谝吕险哒嫘牡馁潎@,接著補充道:“若是封正失敗,那便是千百年的修行毀于一旦,若是封正成功,那便是跟與其封正之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善緣?!?p> 想到這里,黑衣老者不由的嘆了一口氣,惋惜的說到:“可惜剛剛陛下說了一句好字,若是陛下剛剛說出一句神龍之類的話,那陛下就是與之封正之人了?!?p> 聽到黑衣老者說出如此,魏文宣心中也覺得十分可惜,跟著嘆了一口氣,然后收拾好心情,說了幾句無妨。
黑衣老者自顧自的辯解道:“陛下休怪老夫沒有提前提醒你,因為封正之事玄之又玄,若是有心叫之,哪怕千遍萬遍,也算的不得封正,封正只求那靈犀一現(xiàn)的真心實意。”
此時兩人已經(jīng)走到亭子內(nèi),魏文宣輕輕按著黑衣老人,示意其先坐下,然后安慰道:“先生不要煩惱,這一切盡是天意?!?p> 聽到魏文宣最終的“天意”二字,黑衣老者也閉上了嘴巴,沉默一陣,然后才張嘴說道:“這第三劫,便是渡天劫?!?p> “天劫?”聽到這個詞匯,魏文宣不禁一愣。
“是的,鱗甲化龍,乃是逆天行事,所以上天便會降下一道雷劫,若能渡過此劫,便可升天而去,化為神龍。”黑衣老人說的激動,又站起來了,一邊走動,一邊向魏文宣解釋。
聽聞黑衣老人講解了化龍三劫,魏文宣此時心中有著些許疑問,既然黑衣老人在此,不如就將一切問題問清楚。
魏文宣朝著正在轉(zhuǎn)圈走動的黑衣先生說道:“還請先生先坐下,在下還有些許不明之處?!?p> 聽到皇帝如此講話,黑衣老者就順勢坐下,對著皇帝說:“請講?!?p> “這條龍··姑且就這樣稱呼它吧,這條龍已經(jīng)渡過了抓捕一劫,那么是不是已經(jīng)沒辦法再抓住它了?!蔽何男f出心中顧慮。
“陛下,其實在下這次運用靈符,在這以天下水路為模型的御湖中引其精氣,并不是為了抓捕它,因為如果沒渡過抓捕一劫,它也就是一個小精怪?!焙谝吕险呓獯鸬?。
知道魏文宣心中擔(dān)憂,黑衣老者接著安慰:“而且按照我的計算,這條龍應(yīng)該就在錦州境內(nèi),正在往楚州方向游動?!?p> “楚州?”聽聞這二字,魏文宣眉頭一皺。
“陛下放心,我已經(jīng)派人在錦州楚州的交界處以天干之法布下法陣,它沒成龍之前,去不了楚州?!焙谝吕险咧牢何男闹兴?,急忙解釋。
“那就好?!甭牭搅撕谝吕险甙才牛何男挥傻拈L吁一口氣。
“陛下不必擔(dān)心,此次平定龍災(zāi),天下那幾個人,不會出手的,他們雖然厲害,但是若是出手,便會被視為挑戰(zhàn)整個大安王朝,到時候···”
還沒等黑衣老者說完,魏文宣就揮手打斷了他的話,黑衣老人見此情景便停止說下去。
而魏文宣則走出庭外,舉目望天,面無表情的說到:“希望上天保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