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唐風(fēng)錦瑟

第十七章 龍門探春(一)

唐風(fēng)錦瑟 甬城金雀 2432 2013-12-18 11:51:31

  崇業(yè)坊,王府。

  朱門洞開,粉墻外一溜的寶馬香車。奴仆婢女往來備置箱籠器物,井井有條。朱門內(nèi),一年約十歲上下的俊俏小婢正在清點核對、指揮搬運,行動間伴著清脆鈴音,卻是王三娘子的貼身小婢,鈴鐺。

  “鈴鐺,我那套作畫的筆墨紙卷可帶上了?”

  正堂門里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走來一俏麗少女,上著印花素絹交領(lǐng)襦服,下著粉紗齊胸長裙,外罩一件繡白梅紅色對襟半臂,梳得是簪梅弄珠的雙環(huán)望仙髻,臉兒脂粉未施干凈剔透,只在眉心處用胭脂點了三瓣紅梅,恰恰顯出了幾分嬌媚。

  鈴鐺見是王三娘子來了,忙上前回話:“都記得呢,一樣沒少!”

  “那便好,這回定要讓她們見識見識我王三娘的大作,咱作詩不行,論這畫藝,她們拍馬也難及!”王三娘子興致勃勃的邊說邊走,腳步不停的正要走出大門,卻被從后院趕過來的崔氏截了個正著。只見那崔氏手里拿著一件華緞披風(fēng)匆匆趕至王三娘子身邊,道:“你這孩子,怎么連披風(fēng)都忘了,這山上可不比城里,受了凍可沒處給你添衣去!”

  王三娘子見是母親,連忙恭敬地行了個禮,聽著母親囑咐,連連點頭應(yīng)諾。

  “你二兄呢?不是要與你一同去香山?”崔氏為王三娘子圍上了披風(fēng),卻見門外奴仆婢女齊備,車夫待命車架前,卻獨獨不見了王二郎。

  “二兄去尋他朋友了,說是要與他們一同前往。”王三娘子照實說了,見崔氏皺眉,又道,“都是國子監(jiān)里的學(xué)生,他們也相約在香山聚會野游?!?p>  “你這二兄,最是胡鬧!”崔氏道,“傍晚回來時,你讓鈴鐺去尋他,你們一起回來,切莫讓他出去胡混!”

  “阿娘,你這可真是為難女兒了!”王三娘子苦著臉道,“這香山那么大,女兒與姊妹們自尋地方玩耍,他們這些書生自然有他們的去處,女兒上哪里尋他去?”

  崔氏聞言覺得自己有些苛刻了,無奈道:“唉,那就隨他吧,真是越大越不省心!”

  王三娘子見崔氏擔(dān)憂,勸道:“阿娘,二兄雖然整日介不務(wù)正業(yè),卻不曾真做出什么逾矩之事來,再說還有阿恕在一旁看著,保管出不了事情!”

  崔氏聞聽徐恕也去,心里也算多了幾分寬慰,便放了王三娘子出門,又連連叮囑她莫要流連忘返、惹事生非。

  如今已是二月里,正是山花爛漫、春意盎然之時。洛陽城之南有一伊河,與洛河并行,至洛陽城東側(cè)相匯向北流入黃河。伊河兩岸最有名者便是近于北側(cè)末流處東西相對的兩座大山,西山又稱龍門山,東山則稱香山。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其形勢仿佛天然門闕,故此處又有伊闕之名。隋煬帝時,營建洛陽新城,煬帝見此處門闕氣勢不凡,又是東都南門所在,便加了龍門二字,如此才有了伊闕龍門之名流傳至今。

  伊河之上,幾艘畫舫游船正逆流而上,徐徐前進。王二郎、鄭瑞、裴恒幾人正立于船頭,觀賞著兩岸風(fēng)光。只見那龍門香山二山,林木茂密,風(fēng)景秀麗。龍門石窟摩崖巍峨聳立,香山半腰處隱隱可見斗拱飛檐,想必是那著名的香山寺了,清風(fēng)吹來仿似還帶著鐘鳴余音。

  “此地當(dāng)真是風(fēng)景絕佳,無怪乎人人皆喜來此地!”鄭瑞這話卻是另有弦音。

  只見他們所乘的游船左側(cè)是一艘輕便小舟,舟上立著幾位風(fēng)姿不俗的青年士子,幾人正饒有興趣的吟詠詩詞、指點摩崖刻字。其中一人正是那日與鄭瑞對簿公堂的徐恕徐三郎是也。

  鄭瑞看了那徐恕一眼,卻不巧與回身說話的徐恕對了個眼,兩人均是一愣,繼而紛紛若無其事的扭頭,只當(dāng)不識。

  而他們右側(cè)則是一艘鏤金雕銀的華麗畫舫。那畫舫中隱約可見幾個年輕男子,個個坐擁珠翠美姬,調(diào)笑嬉戲,放浪不羈。

  “這群天殺的,不過是出來郊游,帶著一群胡姬美婢,卻想要刺誰的眼!”王二郎憤憤地瞥了那畫舫一眼,嘟囔道。卻不巧被站在身邊的裴恒聽到了,他笑道:“咱們可不眼紅,卻不知王二郎的眼睛疼是不疼?”

  “哼,我家蘇柳娘比那些庸脂俗粉可強太多了,誰稀罕!”王二郎故作姿態(tài)的一展畫扇,扮起了風(fēng)流名士。

  “這么說來,那日晚上,二郎可是做了回新郎官?!沒想到二郎還有這等好手段???”裴恒慣會拿人取樂,如此趣事,他卻是不會放過。

  “我王斌也是風(fēng)流倜儻、閱女無數(shù)的主,區(qū)區(qū)一個伶人小娘,自然不在話下!”王二郎眉毛輕挑,得意洋洋道。

  “那今日怎么不見小嫂子過來?”裴恒笑問王二郎,又向一眾八卦嘴臉的書生們擠眼道,“我等也好認識一下這位不似庸脂俗粉的小嫂子啊,我這可還準備了薄禮相贈呢!”

  王二郎聞言,俊臉一紅,將扇子扇得飛快,辯解道:“你我同窗好友相聚,喚個小娘過來作甚?豈不是與那畫舫中的輕浮浪子相仿了!”

  眾人見王二郎故作姿態(tài)的辯解,均是心知肚明了。

  “王二郎,你這番重友輕色的行為,當(dāng)真令人感動,鄭某人卻要與你好生學(xué)學(xué)!”鄭瑞笑著打趣了王二郎一番。

  裴恒插言道:“阿瑞,你可莫要將‘見美心切’那一套學(xué)來!”這說的卻是上元節(jié)那夜,王二郎急不可耐的去見蘇柳娘,卻將這一席賓客丟下的事。眾人聞言均是會意大笑起來。卻讓站在船頭吹冷風(fēng)的王二郎,越發(fā)不好意思起來。

  行舟已過數(shù)座青山翠峰,但見伊闕龍門赫然闖入眼簾,伊水浩浩然自龍門中滔滔而出,氣勢逼人,望之頓生萬般豪情。稍近處,但見一雄偉石拱如臥波長虹橫跨龍門之上,遠遠望之仿佛隱于山中之蛟龍。千帆過時,竟出贊嘆感懷之言。

  鄭瑞幾人望著眼前壯美之景,頓起無限遐思感懷。忽而又聞那石拱長橋上飄來一陣脂粉香,脆聲嬌語鶯鶯燕燕,卻是一眾野游仕女漫步至此,引得橋下游船畫舫中的老少男子們紛紛抬眼觀瞧。

  “想必是王、崔、盧、裴幾家的娘子先到了!”王二郎一語即出,卻引得船中眾人疑惑相看,他繼而解釋道,“今次是我妹子邀了同好的幾家姊妹前來香山野游,確不會有錯!”

  鄭瑞聽他所言,抬眼細瞧。他練武已小有所成,目力較普通人好些。一覽眾美嬌顏,終是在脂粉堆里尋到了那一抹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她俏生生立于橋上,顧盼生輝,一身艷艷女裝,卻讓他有些不能適應(yīng),兩次相遇她均是一身英姿颯爽的男兒裝扮,如今見她紅梅點額,倒生出三分嫵媚動人來,卻是讓他不忍錯目。

  橋上眾女郎們見那橋下一群男子如呆頭鵝般引頸相望,紛紛哄笑起來,臊紅了橋下一群薄臉皮的小郎君。

  王三娘子笑得直不起腰來,撫著橋欄做鬼臉,卻忽感一道目光灼灼的黏在自己身上,她回身看去,依稀覺得那身影有些熟悉,腦海中嗖然閃過一雙清亮的眼眸,心頭一跳,臉兒泛起了淺淺紅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