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開唐煙云

第四十一章 經(jīng)筵 二

開唐煙云 譽宸 3126 2018-08-04 17:55:07

  只一會兒,謝軒一行人便來到了務(wù)本坊。與朱雀大街一樣,務(wù)本坊內(nèi)同樣是人滿為患,不過卻出奇地有秩序,文人仕子或三五成群,或獨立沉思,雖然亦是處處歡聲笑語,但是與外面的喧囂相比,卻已是安靜了許多。

  謝軒一行,走入國子監(jiān)之內(nèi),跪坐在案前的仕子,紛紛起座相迎。

  謝軒一邊拱手還禮,一邊朝著正殿的方向走去,一路之上,只見庭院中,矮案覆地,文房四寶擺就其上,矮案的一側(cè),放置著火爐,矮案前,則放著一張軟席,上面還鋪著一層薄薄的軟褥。

  可以看出,國子監(jiān)對于這一次的經(jīng)筵,還是極為用心的。但是,這畢竟是深冬時節(jié),又是在露天,軟褥和火爐所能起的作用,相當有限,讓謝軒不由得感慨,這個時代的仕子,比起后世的學(xué)生來說,實在是艱辛太多了。

  一行人還未走到殿前,高力士就迎了上來,看著謝軒,笑道:“圣人已至,幼安請隨我來?!闭f完這話,高力士的眼神又飄向謝軒的身后,“這些隨扈,著他們到國子監(jiān)外尋個地方等候便是?!?p>  因為李白之事,謝軒對這位玄宗身邊的近臣,也是充滿著敬意,聞言躬身作揖道:“是,還請大將軍引見?!比缓螅洲D(zhuǎn)頭對朱能諸人道,“你等去國子監(jiān)外面等候吧!”

  兩人朝著大殿的方向走去,還沒有走出多遠,高力士突然放慢了腳步,謝軒立時就知道高力士這是有話要對自己說,連忙急趕幾步,落在高力士身后半個身位。

  高力士并未停步,眼睛直視前方,開口道:“昨夜圣人與大爺,談至四更,對你的《心問》大體上還是認可的,不過茲事體大,圣人亦不能專斷獨行,是以今日,還得看你自己的本事?!?p>  聽了高力士的話,謝軒心中了然,此話多半乃是寧王李憲讓高力士轉(zhuǎn)達的,意在告訴自己玄宗的態(tài)度,也是在提醒自己,今日這國子監(jiān)之內(nèi),必然會有一場驚天的風(fēng)波。

  不過,謝軒的心中,卻隨著高力士的這一番話而安定不少。一直以來,他最在意的都是玄宗的態(tài)度。因為,一旦玄宗持否定的態(tài)度,那么,也就意味著國子監(jiān)內(nèi)封存的那些《心問》,再也發(fā)放不到三千仕子的手中,也就失去了傳播的途徑。

  至于那些必然會持否定態(tài)度的既得利益者,謝軒雖然也很頭疼,但是,用高力士的話來說,那終究是看誰的本事大了,他早已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相較于唐以后的朝代,他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大唐極少有如后世一般的酸儒、腐儒,開放的社會風(fēng)氣,使得讀書人的思維方式,也不像后世那樣圈定在一個固定的條條框框里。只要自己說得確有道理,文人階層,很容易就會接受新的思想,這本也是大唐文學(xué)成就會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一個封閉的,禁錮人的思想,剝奪人言論自由的社會,怎么也不可能產(chǎn)生數(shù)量如此龐大,瑰麗多彩的煌煌巨作。

  走入大殿,謝軒一眼就看見了端坐在龍床之上的玄宗。

  現(xiàn)下的玄宗雖然只有六十四歲,但是看起來卻比年逾古稀的李憲還要蒼老。

  白發(fā)銀須,雖經(jīng)過了精心的打理,卻幾無光澤。臉上的皮膚干枯褶皺,有如刀刻。雙眼黯淡無神,眼袋浮腫堆積,好似肉瘤。多年以來的奢靡生活,酒色掏空的不僅僅是他的凌云壯志,還有他曾經(jīng)躍馬揚刀的健碩身體。

  而玄宗亦在打量著眼前的這位少年郎君,對于謝軒他是聞名久矣,但是真人卻是第一次看見。以貌取人,自古有之,就更何況是素來喜愛俊男美女的玄宗了??粗矍皠γ夹悄浚兴斡衽税仓驳闹x軒,玄宗不由暗贊一聲,心頭歡喜,愛屋及烏之下,對其所作的《心問》亦是多了幾分喜愛。

  謝軒與玄宗眼神短短的交匯之后,立時就跪倒在地:“臣謝軒叩見陛下。”

  玄宗笑道:“起來吧,朕素聞幼安之名,思慕久矣,今日一見,果是少年英才,雄偉丈夫,真我大唐子也,來人,看座?!?p>  “多謝陛下?!?p>  兩人話音方落,立有內(nèi)侍搬來矮案、坐席,將之放置在張九齡的身邊。

  眾人見狀,心中頓時都為之一震。謝軒哪怕是才學(xué)再高,聲名再響,現(xiàn)下也只是白身。以他的年紀和資歷,玄宗竟然將其座位安排得如此靠前,僅在寧王李憲和當朝的三位宰輔之下,難道玄宗竟是已對《心問》認可了嗎?

  眾人不可避免地開始在心中揣測起玄宗的心思來,只是一瞬間,各人臉上的表情都變得陰晴不定。

  這時,就聽到玄宗道:“好了,既是正主到了,這就開始吧。力士?”

  高力士立時躬身道:“臣在。”

  玄宗道:“著人解封書箱,將《心問》發(fā)放到殿外的三千仕子手中?!?p>  此話方才出口,高力士還沒來得及回應(yīng),就看見大殿之中,一個五十來歲的老者,騰地一聲就站了起來:“陛下不可,此書妖言惑眾、詭辭欺世,乃亂世禍國之書也,斷不可發(fā)放到仕子手中。”

  謝軒頓時嘴角一抽,這大帽子給按得,這哪是要禁書,分明是要給他往死路上推啊。

  這老者,謝軒當然是不認識,在他出口的同時,謝軒就向王逸之所在的位置看去。

  這也是他在之前,就和王逸之商量好的。

  京師里的這些個貓貓狗狗,他多半都不認識,王逸之卻是知道地一清二楚。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能坐在這里,對他橫加指責的,大多數(shù)都是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只要知道了對方的姓名,熟知歷史的他,基本上就能知道對方的根底。

  而王逸之在謝軒看向自己的時候,右手的中指,就開始在桌案上,有節(jié)奏地開始敲擊。不用說,這當然又是摩斯密碼。謝軒為了今天的論戰(zhàn),足足惡補了兩天兩夜。

  很快,王逸之就敲擊完畢了,謝軒也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孔慎言。

  這主自己雖然沒能在史書上留下什么,但是其先祖卻是大大的有名。

  當然,這個先祖指得不是死了一千多年的至圣先師孔子,而是他的太祖父,孔穎達。

  儒學(xué)經(jīng)過漢晉南北朝的發(fā)展演變,家法各異,流派眾多。

  在漢代有今文古文之爭,家法師法之別。東漢末年到兩晉之間,又有鄭玄與王肅的鄭王之爭。南北朝時期,隨著政治的分離,又出現(xiàn)了南學(xué)與北學(xué)的區(qū)別。至于儒學(xué)內(nèi)部群經(jīng)異說,諸師異論,更是不下數(shù)十百千。各種觀點,紛紛攘攘,爭論不休,大有水火不容之勢,致使五經(jīng)越解越亂,圣學(xué)越講越不知所云,天下文人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誰說得對,誰說得錯。

  這時候,孔穎達出現(xiàn)了。

  他編訂《五經(jīng)正義》,排除經(jīng)學(xué)內(nèi)部的家法師說等門戶之見,于眾學(xué)中擇優(yōu)而定,廣采以備博覽,摒棄南北之學(xué)的地域偏見,兼容百家,融合南北,又將西漢以來的經(jīng)學(xué)成果盡行保存,使前師之說不致泯滅,后代學(xué)者有所鉆仰,可謂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jīng)學(xué)之大成。

  《五經(jīng)正義》成書之后,得太宗盛贊,下詔曰:“卿皆博綜古今,義理該洽,考前儒之異說,符圣人之幽旨,實為不朽?!?p>  后《五經(jīng)正義》于唐高宗永徽四年頒行,流傳全國,作為了科舉考試的標準,一直延續(xù)到宋朝。

  而孔慎言的祖父和父親,也都不是凡人,自孔穎達開始,孫父子三代相繼任國子司業(yè),時人傳為美談。

  就連他的兄長孔立言,雖然在官場上沒有什么作為,但是也是后世孔子后裔獻縣派的始祖。

  這樣的一個人,當然有資格站起來,指責謝軒。

  且不說他本身就是現(xiàn)有儒學(xué)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謝軒在《心問》中駁斥其老祖宗的言論,推翻其太祖父論斷的行為,老頭也坐不住。

  玄宗聞言,皺眉道:“《心問》一書,朕也看過,伯約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幼安,你怎么說?”

  謝軒站起身來,對著玄宗躬身一禮:“理不辯不清,道不辯不明。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道法墨,爭芳斗艷,其思想之璀璨,影響之深遠,曠古爍今,再無一朝一代可以與之比擬。其時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相互攻訐,彼此詰難。雖然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卻也符合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地至理,使得諸如儒教、道教等流派脫穎而出,得到了極大地發(fā)展?!?p>  “兩漢時期,雖有今文古文之爭,家法師法之別,后又有鄭玄、王肅的鄭王之爭,但是無可辯駁,兩漢之時的儒學(xué)之盛,卻也是冠絕歷代。南北朝時,雖然群經(jīng)異說,諸師異論,但是若無這些爭論不休的學(xué)說,又哪有《五經(jīng)正義》的廣采博論,兼容百家?”

  “而本朝自立國以來,獨尊《五經(jīng)正義》,禁絕異說,明經(jīng)取士,皆以此為本。然本朝的儒學(xué)卻衰落至斯,百年以來,堪稱大家者,唯孔穎達一人,何解?此固步自封、閉塞言路之過也。長此以往,儒道再無可繼之人,國家再無濟世圣賢,此取死之道也,望眾君思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