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在一個世界真的很難寫好!
讓我拿《西游記》舉例,唐僧西天取經(jīng)是在唐太宗時期,“玄武門之變”后,公元626年至646年,李世民在位二十多年,后面的什么“開元盛世”時間都很模糊。那么李世民在死前退位的機率不大,因為他沒死,武則天又怎么敢霍亂朝綱。
那么,按西游世界觀,李世民是登基后,第五個年頭后,去地府續(xù)命十五年,否則,也會說什么,“逆命改天”,遇見那個女帝。
在626年加5,就是631年,孫悟空,被五行山壓五百年多?631年減500,是131年。
應(yīng)該是東漢后期吧!畢竟劉秀是公元二五年即位。應(yīng)該是漢桓帝時期,計算方法,220年,漢獻帝被廢,他在位四十五年。計算方法,獻帝在位45年,壽命五十四,少帝不用說,14歲即位14歲死。靈帝22年,桓帝21年?;傅酃欢昙次?,統(tǒng)治21年。這不是重點,重點在后面。
見書中“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真?zhèn)€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圣雙手侮著眼,正自搓揉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眼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忽喇的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p> 前文說“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睂O悟空在八卦爐中呆了四十九年。
見書中“第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原文:“話表齊天大圣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閑時節(jié)會友游宮,交朋結(jié)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游,明朝西蕩,云去云來,行蹤不定。”
“大圣聞言,歡喜無任,當日查明了株數(shù),點看了亭閣,回府。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并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shè)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蹦潜娤晒?。只見那猴王脫了冠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跳下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shè)法偷桃,盡他享用。”
這一段的時間很模糊,但有很長一段時候,無法忽略,卻只能刪掉。
見書中“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原文:“這猴王查看了文簿,點明了馬數(shù)。本監(jiān)中典簿管征備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馬匹、扎草、飲水、煮料;監(jiān)丞、監(jiān)副輔佐催辦;弼馬晝夜不睡,滋養(yǎng)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倒養(yǎng)得肉膘肥滿。不覺的半月有馀,一朝閑暇,眾監(jiān)官都安排酒席,一則與他接風,二則與他賀喜?!?p> “一群猴都來叩頭,迎接進洞天深處,請猴王高登寶位,一壁廂辦酒接風。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數(shù)年,想必得意榮歸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數(shù)年?”眾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覺時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請問大王,官居何職?”猴王搖手道:“不好說!不好說!活活的羞殺人!那玉帝不會用人,他見老孫這般模樣,封我做個甚么‘弼馬溫’,原來是與他養(yǎng)馬,未入流品之類?!?p> 這一段中孫悟空在天庭呆了半月有馀,有十五年,十五加四十九年等同于七十四年。
見《西游記》中第二回
原文:“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于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jīng)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yǎng)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學藝。”
見書中第二回
原文:“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于南贍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偏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p> 在第二回中,孫悟空尋仙八九年,學藝六七年,算作十六年,加起來總共,九十年。
見書中“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原文:“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北姾镉中Φ溃骸按笸鹾貌恢?!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nèi)?”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p> 孫悟空在花果山玩樂有三五百年,按最低算,三百加九十等于三百九十年,公元131年減三百九十年,是公元前259年時(沒有公元零年,只有公元前一年和公元一年)。
公元前221年,秦皇由諸候國建立王朝,那孫悟空的出世的時間段就在戰(zhàn)國后期,這樣你讓我怎么寫,難道我還能把他踹回去,
我只能這樣說“五方時空既不在未來,也不在過去?;ハ嗦?lián)系,卻又互相平行。我視你為未來,你視我也為未來”。
現(xiàn)在我想了想,猴子的作死之路已經(jīng)被漫天神佛給“安排”了,出生距離封神大劫后不足八百年,是在西周亡后。
后來啊!我又讀了兩遍,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方,
見書中“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原文:“悟空執(zhí)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面坐上。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書并十類簿子,逐一查看。裸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chǎn)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shù)幾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
這是在孫悟空學藝歸來后,大鬧天宮前,打下地獄時,已有三百四十二歲,三百四十二加七十四為四百一十六年,這還不算在天庭中當“官”的空白期,公元131年再加四百一十六,已經(jīng)是公元前二百八十五年,這已經(jīng)算是公元中后期了吧!
不管怎么算,孫悟空出世都在仙秦前,吳承恩老爺子的時間概念不怎么好!你說我現(xiàn)在加進去這一元素晚不晚,嗯!還是后面再說吧!
請記住,你可以小說映射現(xiàn)實,不可以現(xiàn)實去照小說的舊,如果,是照鏡子,你就變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如果,你什么都信小說中的,你遲早被坑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