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詞之國

【第69章】可得長閑勝暫閑

詞之國 樂從心來 2234 2021-12-25 17:01:20

  蘇軾以民之憂為憂,同樣也是以民之樂為樂。

  在剛到鳳翔的第一個冬天,他冒著寒風四處走訪,在鳳翔城東看到一個荒廢的池塘,池水已然干涸,淤泥都露了出來,唯有幾株枯柳呆立池邊,一派凄涼景象。

  下屬告訴他,這就是古老的“古飲鳳池”,相傳周朝有鳳凰路過岐山,在此飲水,故而得名。年久失修,現(xiàn)已毀敗,周邊農(nóng)田也無法得到灌溉。

  蘇軾決心予以修治,按照“澇則閉之以蓄水,旱則瀉之以灌田”的目標,在公務(wù)之暇親自設(shè)計了修治工程,帶領(lǐng)幾百工匠,引鳳凰泉水入池,解決了池水干涸的問題,且匯聚成一大湖。

  他在《東湖》詩中開心第說“但見蒼石螭,開口吐清甘”。

  隨后,蘇軾將“古飲鳳池”改名“東湖”,廣種垂柳,綠樹成蔭,這里成為鳳翔百姓休閑觀光的勝地,也成為周邊農(nóng)民防治旱災(zāi)的“水庫”,可謂一舉兩得。至今,鳳翔東湖依然有兩個亭子保留了蘇軾當年的命名,一個叫君子亭,一個叫宛在亭。千年之后,當?shù)匕傩者€在東湖修建了望蘇亭,寄托對蘇軾的懷念。

  蘇軾留給鳳翔最有名的亭子還是喜雨亭。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碧K軾到鳳翔的第二年,才開始修建官舍,順便建造一個小亭子。

  那個春天,“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又過了三個月還是沒有下雨,老百姓的憂愁達到頂點。因為“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p>  終于等到下了一場大雨,彌漫在鳳翔城鄉(xiāng)的所有憂愁才煙消云散,“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p>  在鳳翔沒有雨的那些日子,不只是民以為憂,蘇軾也是憂傷的。而當大雨瓢潑的時候,他也跟鳳翔的百姓一樣欣喜若狂,所以才把自己的小亭子命名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這種發(fā)自肺腑的與民同憂同喜,激蕩在蘇軾的胸懷之中,于是就有了千古傳誦的《喜雨亭記》。

  后世,《喜雨亭記》被收錄進清人編寫的《古文觀止》,也被收入現(xiàn)代的中學語文教材,成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奈恼隆?p>  蘇軾曾在上報朝廷的《策別》中直言“民者天下之本”。從其仕途的第一站開始,他便踐行著這一理念。正是因為蘇軾在鳳翔踏踏實實做的幾件實事,以及那種天然質(zhì)樸的為民情懷,鳳翔百姓給他起了一個“蘇賢良”的外號。

  除了疲于工作,蘇軾還得應(yīng)付官場上的種種關(guān)系。由于之前所學的圣賢教誨與政治現(xiàn)實差距甚遠,作為一位初任官職的熱血青年,他感到無比的憂慮。

  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冬,鳳翔的任期屆滿后,蘇軾被任命為判登聞鼓院事。

  登聞鼓院,于闕門懸登聞鼓,許人鳴冤。唐于東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擊登聞鼓。宋初,立登聞鼓于闕門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后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年)始改稱登聞鼓院,隸司諫、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員及士民章奏表疏。

  凡建議有關(guān)朝廷政事、軍事機密、公私利害等事,或請求恩賞,申述冤枉,貢獻奇異術(shù)等,如不能依常規(guī)上達皇帝,可先到登聞鼓院呈遞事狀,如受阻抑,再報告登聞檢院。

  蘇軾迫不及待地奔回父親及弟弟居住的都城開封。

  中途過京兆、臨潼,蘇軾去華清池逛了一遭,看到當年唐明皇賜浴楊貴妃之地,他不禁感慨叢生,自編詞牌《華清引》,并填詞一首:

  “平時十月幸蘭湯。玉甃瓊梁。五家車馬如水,珠璣滿路旁。

  翠華一去掩方床。獨留煙樹蒼蒼。至今清夜月,依前過繚墻。”

  不料,回到開封的翌年,也就是治平三年(1066年),蘇軾深愛的妻子去世。

  蘇軾妻子王弗,是本鄉(xiāng)貢進士的女兒,知書識禮,能詩能文,十六歲嫁給十九歲的蘇軾,后來生下兒子蘇邁,可惜紅顏薄命,二十七歲就去世了。

  王弗性格“敏而靜”,婚后并未告訴蘇軾自己知書。每當蘇軾讀書的時候,她則在旁邊終日不去。后來蘇軾有遺忘的地方,她反倒給予提醒。好奇的蘇軾問她別的書里的問題,她都能對答如流,這讓蘇軾又驚又喜。

  蘇軾赤子童心,性情浪漫,“覺天下無一個壞人”,王弗則有知人之明,對蘇東坡為人處事以及治學為仕,都提供了不少合理的建議。

  每當家中有下屬同僚前來拜訪,王弗就在簾子后面悄悄地聽他們交談,等蘇軾回來了便會提醒蘇軾對那些首鼠兩端、見風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備。有些人有求而來,表現(xiàn)得甚為親厚,這種人怕是不能長久,來得快,去得也快。后來果然這樣。

  王弗陪伴蘇軾度過了官途最輝煌的十年,這十年里,蘇軾與蘇轍兄弟高中進士,名滿天下,被授官職,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王弗因病去世,對蘇軾是巨大身心打擊,成為他一生之痛。

  禍不單行,不久,父親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xiāng),守孝三年。

  帶著沉重的心情,蘇軾乘船運送父親及妻子的靈樞回到了故鄉(xiāng)眉山。

  蘇軾把自己對發(fā)妻的無限哀思,化成三萬株常青的松苗,親手栽在埋葬愛妻的山頭,凌冬不凋,經(jīng)暑不變,沐雨櫛風,歲歲年年。

  三年之后,蘇軾還朝。按照王弗的臨終遺囑,蘇軾娶王弗堂妹王閏之為妻。

  王閏之在才情方面比不上堂姐王弗,是一個擅長炊茶采桑、地地道道的村姑。但王閏之確屬賢妻良母,尤其是能夠?qū)μK邁視如己出。

  王閏之跟隨蘇軾十六年,歷經(jīng)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起起伏伏,顛沛流離,卻始終不離不棄。

  但對于大文學家蘇軾來說,他對王閏之更多的是尊敬和感激之情,由于王閏之的學識限制,使得他們之間在文學作品上很難有所溝通交流。

  翌年,蘇軾主管官浩院,就是掌管官吏辭令書的官。

  此時,朝廷政治上己有了新的局面,宋神宗為挽救面臨困境的國家財政,任用王安石為相,并推行其所提倡的新法。

  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nèi),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